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对曲度变化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

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对曲度变化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

ID:47678528

大小:47.6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0

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对曲度变化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_第1页
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对曲度变化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_第2页
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对曲度变化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_第3页
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对曲度变化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_第4页
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对曲度变化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对曲度变化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对曲度变化的临床硏究作者:顾晓民'贾连顺'陈雄生【摘要】〔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手术对颈椎曲度变化的作用。〔方法〕选择因脊髓型颈椎病实施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手术治疗患者37例,男性3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7.8岁。以J0A(17分法)评价术前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术前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存在三节段的颈脊髓压迫,摄颈椎标准正侧位片,手术后同样条件摄颈椎正侧位片,采用efilm软件测量颈椎曲度数値,测量方法为沿C2椎体后缘及C7椎体后缘分別作切线,两线夹角即为切线角,按术前及术后分别记录,将病例分为两组,一组为术前切线角小于15°,二组为术前

2、切线角大于15°。〔结果〕本组37例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病人术前JOA平均10.6分,术后JOA平均12.8分(P<0.05),所有病人术前切线角(18.97±7.62)°,术后切线角(25.11±10.54)°。分组结果:一组术前切线角(10.17±2.29)°,术后切线角(12・18±3・48)°,二组术前切线角(23.20+5.22)°,术后切线角(31・12±6.71)°,经统计分析病人术前切线角小于15°组术后切线角增加不显著,术前切线角大于15°组切线角术后有显著性增加。〔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能够重建颈椎曲度,但对术前颈椎曲度明显变直的病例,改

3、善的程度并不显著。【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曲度前路颈椎分节段减压是指在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采用单个椎体次全切除加上单个间隙融合来达到前路减压的手术方式。作为一种颈椎前路手术,分节段减压改善了患病颈椎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从而能改变手术后的颈椎曲度。目前关于分节段减压术后对颈椎曲度改变的硏究较少,针对本院一组分节段减压病人按Harrison»后缘切线方法分析术前和术后颈椎曲度的变化,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因脊髓型颈椎病由同一组医生实施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手术治疗患者共37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7.8岁。

4、全部病例术前均进行常规颈椎正侧位、MRI检查。X线表现颈椎生理曲度消失甚至反曲者12例;存在一个椎间隙狭窄2例,2个椎间隙狭窄6例,3个椎间隙狭窄29例;存在椎体后缘骨赘形成33例;合并椎管狭窄19例;MRI提示3个椎间盘退变、突出,局部骨赘形成,相应节段脊髓受压;22例伴脊髓信号改变;手术节段包括:次全切除椎体C45例、C519例、C613例,单间隙C3、416例、C4、56例、C5、64例、C6、711例。1.2手术方法全部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主要步骤为:前路显露椎体及椎问盘前,在拟切除之椎体相邻上下2个椎体分别安放椎体钉,切除两端变性之椎间盘后,次全切除该

5、椎的大部椎体,包括其后方的后纵韧带,充分加压脊髓及两侧的钩椎关节,适当撑开上下椎体钉,取合适长度的钛网塡充切除椎体之松质骨,置入减压槽内,选择合适颈前路钢板,固定于切除椎的上下椎体。再切除另一个病变的椎间盘,用合适大小的自体骼骨或Cage塡入该间隙内。1.3Harrison椎体后缘切线方法在颈椎侧位片上以图示方法应用efilm软件测量颈椎曲度数値,按术前及术后分别测量并记录(图1)。1.4疗效评价及统计学处理以JOAC17分法)评价术前及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数据及统计分析采用MicTosoftExcel2003处理,先行样本方差齐性检验,再进行两样本t检验。2结果2.

6、1本组共37例病人,按术前颈椎切线角大小分为两组,力、于15°为一组‘大于15。为二组,两组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术前术后结果见表1。37例病人术后切线角增加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前切线角小于15。组术后切线角增加无统计学意义。表1按术前颈椎切线角大小分组手术后结果分析表(略)*经方差齐性检验后按等方差两样本t检验;**经方差齐性检验后按异方差两样本t检验。2.2本组病人手术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所有病人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按JOA评分法,病人术前平均10.6分,术后平均12.8分(P<0.05)。全部病人切口愈合良好,有1例病人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局部换药后痊愈。2.

7、3病例介绍(图2)图1沿C2及C7椎体后缘分别作切线,所成的角即为切线角(略)图2病例介绍:a、b为术前颈椎切线角小于15°组1个病例,手术前切线角为9°,术后12°;c、d为术前颈椎切线角大于15°组1个病例,手术前切线角29°,术后35°(略)3讨论3.1颈椎生理前曲主要来源于颈椎椎间盘楔形形状,即椎间盘的前高大于后高。颈椎曲度变大或消失甚至反曲都会产生颈部和四肢不适症状,有的病人凶此需要采取手术治疗〔1〕。临床上已经有许多颈椎曲度的测量方法,1935年Lippman采用脊柱正位片上椎体终板的垂直线来测量脊柱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