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4《诗经》两首含解析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4《诗经》两首含解析

ID:47634172

大小:89.8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12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4《诗经》两首含解析_第1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4《诗经》两首含解析_第2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4《诗经》两首含解析_第3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4《诗经》两首含解析_第4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4《诗经》两首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4《诗经》两首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业分层测评(十四)《诗经》两首[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导学号:68010151]A.爱而不见,搔首躅跚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解析】A项,“爱"通“憂",“见"通“现";B项,“说"通“脱”;D项,“无"通“毋二【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68010152]将子无怒[载笑载言AIB•子无良媒•言笑晏晏其叶沃若[士之耽兮

2、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68010153]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D.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解析】A项,至于:古义是“到达",今义则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B项,以为:古义是“把……当作",今义则是“认为C项,三岁:古义是“多年",今义则指三岁的年龄。【答案】D2.下列句屮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68010154]例句:应是绿肥红瘦••A.夙兴夜寐B.匪我愆期••C.三岁食贫D.其黄而陨••【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延误。C项和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3、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黄。【答案】C3.名句默写。(1)《诗经•邺风•静女》中“,"两句,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2)女也不爽,o士也罔极,O⑶,o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答案】(1)爱而不见搔首躅跚(2)士贰其行二三其德(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兼葭》,完成6〜8题。兼葭茱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涸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蕖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洒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2氐。策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渙。溯洞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V止。6•诗歌是怎样来写“伊人"

4、这一形象的?请简要赏析。【答案】诗人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写“伊人”的美丽。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着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伊人"的形象之美;二是通过秋水白露、晓雾朦胧的景色烘托,我们能够想象出她的美。7.在《兼葭》这首诗歌中,运用大量的文字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导学号:68010155]【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在整体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的,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答案】(1)描写景象: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2)表达效果:濱染了一种萧瑟冷落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同时,又

5、烘托了诗中主人公凄婉的爱情;还通过对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冋盘曲的描写,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不畏艰难的执着追求。8.这首诗歌在结构章节的安排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赏析。【解析】解答本题可结合对《诗经》的总体了解来进行。重章叠句是《诗经》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之一,其作用是宜于咏唱,于反复中更能突出表达隽永的情感。具体可结合诗歌内容作答。【答案】(1)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2)《兼葭》全篇共九十九个字,只变动了十几个字,这样写一是使诗歌的节奏更加鲜明,咅韵更加和谐,增强了音乐感;二是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三是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

6、的执着追求。【参考译文】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9〜12题。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7、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7.这首诗每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导学号:68010156]【解析】解答此题,需从形式上(问答式的句法)和内容上来回答。【答案】每章的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对话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慷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J“与子同裳二这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