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68996
大小:19.3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15
《分析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汉语言文学教育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尚且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如课程教育理念不清晰、课程结构体系不健全、理论和实际之间脱节、教师教育技能欠缺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如教师应该深入理解汉语言文学教育理念、健全汉语言课程结构体系、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不断学习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技能等。以此来使得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现、中华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
2、 汉语言文学教育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1]。但是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形势不是非常乐观,我们首先需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阶段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可能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2-3]。 1.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问题 1.1课程结构体系不健全 目前汉语言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构建经济且实用的课程结构体系,汉语言课程目前的结构体系有点
3、过时,不是很健全,需要进一步优化汉语言课程内部要素的结合,不然学校课程教育整体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在当前的环境下,汉语言教师必须树立科学课程结构观念且不断健全课程结构体系,这也是汉语言教育的迫切任务。 1.2理论和实际之间脱节 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确实在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改善教学模式、探索汉语言教学方法,并且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和策略,取得了一些列的理论研究成果,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理论研究脱离实际。很多汉语言教师无法成功地理论研究成果付诸教育实际,使得理论研究成果的科
4、学性和可行性在实践中无法得到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缺少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无效的,无法获得明显的教学实效。要想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使其能够长远发展,必须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3教师教育技能欠缺 教师是教学直接实施者,其教育技能对会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缺乏教学研究,导致其教育思想较为保守,教育教学模式很难更新,忽略了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气氛不活跃,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有一些教师教学策略匮乏,
5、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无法得到充分调动,不会通过当前阶段的现代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 2.汉语言文学教育对策 2.1深入理解汉语言文学教育理念 所谓教育理念指的就是教师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所持有的一些基本认识以及观点,应该严格根据课程改革要求以及课程标准,对于汉语言文学基本教育理念有一个准确把握:仅仅抓住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核心,使得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得到提升,提倡探索、合作、自主的学习方法,建立并使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更加健全。在平时的教育中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这要求教师必须系统全面的学习,从宏观层
6、面上把握汉语言教育大方向,通过基本教育理念来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另外,还需要理解汉语言文学教育本质,实际上汉语言文学是通过文字、语言、文章等一些列元素组成的,其中一切教育的核心就是语言,工具性是其最显著特点,其次是符号性、人文性。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最终的目的并非应付考试,而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去应用语文工具,使他们应用汉语言文学的能力得以提升。 2.2健全汉语言课程结构体系 在完善汉语言课程结构体系的时候必须要综合考虑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大方向和趋势,确保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可以实现与时俱进。“
7、在建立好学生的理论基础和道德体系的前提条件下,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汉语言文学其价值并且创造多么大的经济效益,其所发挥的作用就是创造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对课程结构内在要素之间的结合方式进行优化,使之更科学、更合理,只有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体系,才能够从宏观层面上掌控课程内部结构,优化汉语言文学课程,为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构建课程结构体系的时候必须采取的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设置的可能应该重点培养学生汉语言素质,为学生
8、营造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尽可能拓宽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2.3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如果不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则该理论意义不大。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意识。把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成为课程教学效率,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再反过来完善教学理论,最后将完善的教学理论再次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实现从理论→实践→理论→实践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经过实践证明的理论成果才是科学有效的,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