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百校大联考高三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7年百校大联考高三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ID:47485859

大小:17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1-12

2017年百校大联考高三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2017年百校大联考高三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2017年百校大联考高三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2017年百校大联考高三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2017年百校大联考高三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百校大联考高三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百校大联考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国家文化中心的形成表明藩国地域文化的多元存在已告终结,但又不单纯是汇集藩国文化而形成的量的增加,而是依据“大一统”理念而实现的质的变化。从国家文化格局来说,形成了以中央朝廷为中心的辐辏结构,一流的学者、文人、艺术家多集中于中央朝

2、廷,他们待遇优渥,有更多的可能性实现人生抱负,令四方后学向往不已,而对那些专好文学、艺术并希望借此改变命运的士人来说,这吸引力尤为显著。司马相如凭《上林赋》而被武帝“以为郎”的故事为王褒辈树立了典范,甚至由此形成了蜀地文学传统。而从文化精神着眼,则形成了以君权和儒家以仁义为内涵的“道统”统摄、兼容地域、学派文化的大文化格局。国家文化中心的形成,标志着与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相适应的文化秩序开始形成。与政治秩序一样,高矗文化秩序项端的也是一人专制的皇帝,在事关国家、王朝根本利益的文化问题上拥有最终的决定权——例如汉武帝对郊祭乐的选择,这种文化

3、上的最高决策权也印证和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因此,在一元化的政治、文化秩序中,文化由中心向边缘的传递过程就同时是政治秩序的建构过程,而从文化边缘向文化中心的移动也就意味着政治地位的提升。国家文化中心在建构国家文化秩序上的示范性就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而示范性至少包括文化建构的主题、风格和形式。与更新、重建的儒学成为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同步,儒家的文化价值也开始转化为国家倡导的审美文化主题与风格,并从国家文化中心向天下、四方传递。例如,“大汉之文章”确立于武帝时代,以董仲舒的散文为代表,风格从汉初的纵横驰说转变为典雅醇厚的“坐而论道”,而标志

4、着大赋文体真正成型的司马相如不仅以维护“大一统”为自觉的创作动机,而且,按司马迁的评价,其赋作“虽多虚辞滥说,然要其归引之于节俭,此与《诗》之讽谏何异”。其影响所及,民间审美文化精神也归向儒家。而如乐府之国家文化机构,其重大意义在于将儒家理念落实为国家体制,从而使得职能在“俗乐”的乐府获得了沟通上下的政治功能,所谓“抒下情而通讽谕”“宣上德而尽忠孝”。尽管汉武帝“立乐府”的真正用意在于为体现“大一统”的郊祭礼配置乐舞,是一项旨在显示其圣王品质与刘汉帝国统治合法性的宗教活动,与儒者以礼乐转化全国风俗的构想颇为龃龉,但形式上的相似还是令那

5、些以恢复“三代礼制”为职志的儒者激动不已。尽管如郊祭礼这一类“天子礼”,隔断了每个人与神圣之天的联系,但在天子、国家一体性的王朝国家,其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与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威慑性具有不容置疑的普遍性,强有力地缔构了国家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同。其对当时知识阶层心灵的鼓荡激扬,从司马谈因为不得参与汉武帝的封禅大典而抱憾不已可见一斑。(摘编自程勇《今文经学的制度美学与汉代审美文化的体制建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文化中心的形成宣告了藩国地域多元文化的终结,意味着以中央朝廷为中心的辐辏结构的国家文化格局的构建。B.从

6、文化精神的角度看,国家文化中心的形成,标志着以君权和儒家“道统”为统摄、兼容地域、学派文化的大文化格局的建立。C.国家文化秩序示范性建构包含文化建构主题、风格与形式等方面,它是建立在一元化的政治、文化秩序的基础之上的。D.国家将儒家文化价值作为其倡导的审美文化主题与风格,这种新国家意识形态决定了民间审美文化精神向儒家归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司马相如凭《上林赋》被汉武帝任命为郎而成为王褒等人的榜样,蜀地文学传统的形成,这些都表明中央朝廷具备国家文化格局的吸引力。B.汉武帝对郊祭乐的选择,表明皇帝在事关国家、王

7、朝根本利益的文化问题上具有最终决定权,他高居文化秩序的顶端。C.郊祭礼这一类“天子礼”,在天子、国家一体性的王朝国家,促进了人们认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加强了个人与神圣之天的关系。D.本文善于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如列举司马相如、汉武帝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论点,增强了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文化中心形成后,在一元化的政治、文化秩序中,文化从中心向边缘传递和由边缘向中心移动,都与政治密切相关。B.以“俗乐”为职能的“乐府”具备沟通上下的政治功能,其原因是作为国家文化机构的乐府将儒家理念落实为国家体

8、制。C.汉武帝“立乐府”虽然与儒者以礼乐转化全国风俗的构想相悖,但形式上的相似对恢复“三代礼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D.司马谈为自己未能参加汉武帝的封禅大典而深感遗憾,这表明郊祭礼等一类“天子礼”对当时知识阶层的心灵有很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