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166051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5
《开放性钳工实训课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开放性钳工实训课的构建——浅议钳工实训“六自”教学模式【摘要】钳工实训“六自”教学模式是构建开放性钳工实训课过程中的一项探索。“六自”表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我选题或设计、自我安排工艺过程、自我选择工量具、自我分析、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六个方面。【关键词】钳工实训教学模式构建实训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能否充分发挥实训课堂的功能,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钳工实训教学中,教学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其教学过程通常是:教师给出一个课题,安排好工艺,准备好工量具,通过教师示范后,大家一起反复练习。通过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这样
2、的钳工实训教学往往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实训内容是由老师指定的,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热情较低。2、实训中所有过程都是由老师安排好的,在实训中学生缺少创造性思维的机会,综合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3、实训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过强,对错误现象不能自我分析,自我解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尝试,总结出了钳工实训教学“六自”教学模式。“六自”表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我选题或设计、自我安排工艺过程、自我选择工量具、自我分析、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六个方面。一、自我设计或选题众所周知,钳工实训往往是单调乏味。如果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将影响到实训效果。作为实训组织者的
3、教师必须设法让学生对钳工实训保持良好的兴趣。在“六自”模式中,教师把出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水平设计选或题题目,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训的积极性。第5页题目的自我设计。主要用于单项技能训练。教师根据实习目的,制定出大致的条件,具体问题留于学生自己解决。如,在平面划线实习时,可要求学生在100×100的毛坯上划出包含圆或圆弧的你能划出的任何形状。至于具体形状学生自己设计。又如,在錾削、锯削和锉削练习时,可以把以前实训过程中余下的废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废料的形状进行设计,把它加工成不同形状尺寸的工件或形状规则的半成料,作为以后进行其它项目训练的材料。这不仅提高了学
4、生的实训兴趣,同时又变废为宝,节省原材料开支。题目的自我选择,主要用于综合技能的训练。由于综合训练的训练目的较多,如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题目,很有可能完成不了训练目标。所以,可以改设计为选择,教师根据相同的训练目的,列出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题目,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二、自我安排工艺过程传统的钳工实训教学,从题目到步骤、从工艺到工量具,所有过程都是由老师安排好的,学生在实训时只要按部就班就行了,课堂上留给学生的创造空间非常有限。“六自”模式中,学生在设计或选择好课题后(对于学生自己设计的题目,要求其画出零件图,并注明各项加工要求),要求学生自己根据零件图
5、的要求,安排出工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写明具体的加工步骤,以及每步加工后应达到的加工要求。对于单项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列出动作要领,操作分解动作的正确姿势。这样做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训过程中的步骤、工艺、过程均是由学生自己安排的,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也能得到充分发挥。三、自我选择工量具学生根据自行设计或选择课题的加工需要,选择所要使用的工量具,并列出工量具清单,写明各种工量具的使用场合。从而让学生明白,工件上各加工面是用什么工具加工的,各尺寸是用什么量具测量的。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工量具的用途,提高学生合理选择工量具的能力,
6、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严谨性。第5页以上三步一般在实习准备课内完成,在学生的设计、安排、选择过程中,要允许学生个性差异存在,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让学生在犯错后的纠错过程中学习。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题目设计(选择),工艺安排、工量具选择的正确性、合理性作出指导,以保证实训课能安全、正常开展。四、自我分析自我分析是指,老师发现学生出错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后,老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出错的原因,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学生的自我分析主要包括两块:1、过程反馈自我分析,主要用于单项技能训练。这种分析主要根据学生在技能练习过程中操作动作的不同状态进行。由于练习者对自己操作的过程或姿势方法等是否正确、规范
7、往往不易察觉。所以有时老师虽然加以指正了,但往往过一会儿,他又恢复原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还得靠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例如,在钳工基本技能训练时,如发现学生的动作有错误或不规范,可不直接给他指出错误的所在,而是先给他再示范一次正确的动作,要求他再正确模仿一次,然后再要求学生分析自己前一次动作,和这一次正确动作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分析出错误所在。这样学生在接下去的训练过程中就会对此有较深的印象,会尽量去避免、克服它。2、结果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