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160215
大小:7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4
《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word教案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word教案之一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29~31页,例5、练一练,练习八1~3。)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转化的思想,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通过转化的思想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能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教学资
2、源等底等高圆锥与圆柱各一个,其它底和高不完全相等的圆柱圆锥若干个;水(加入红色墨水)或沙子。预习作业设计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 反思一、复习铺垫 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圆柱体的体积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推导的?(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2.今天我们要学习圆锥体的体积,同学们觉得用什么方法比较好?3.同学们觉得把圆锥体转化成什么比较好呢? 圆锥------(转化)------圆柱(板书)【板块一】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转化的思想。2.说说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可以达到怎样的目的?强调:运用转化的策略鼓励学
3、生大胆猜想: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创造充足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大胆猜想的空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亲手实践中发现、总结获取新知,体验数学乐趣与成功的快乐二、目标驱动,实践操作(预设12分钟)1.教师拿出许多大小不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展示给学生。提问:(1)同学们打算如何转化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2)如果让你在这么多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中选择两个来探究,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说说你选择的理由。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讨论。 3.学生分组,探究等第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倍数
4、关系。4.学生实验。5.报实验结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如下:【板块二】1.学生自由讨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2.在确定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猜想:等第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并说明想法。 3.学生分组后推荐一个代表到老师处领取合适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并做好实验的准备。 4.学生先互相交流实验结果,总结出现的几种情况。推荐代表发言。用领取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柱和圆锥,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5、预设5分钟)引导学生发现。(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2)圆锥体的体积可以怎么表示?板书: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板块三】组织总结公式。1.谁能总结一下圆锥的体积应该如何去求?2.提炼出公式。追问:为什么要乘以三分之一?提问:要求圆锥的体积,一般要知道哪些条件?四、分层作业,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1.基本练习P30 试一试练一练 §1练习八 §12.P30 练一练 §2练习八§2、§3【板块四】组织练习1.注意两点一是要经常提问为什么乘三分之一?二是练习八第1题作完后问
6、学生这三道有什么区别?以后在做圆锥体积应该注意些什么?2.练习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业设计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课堂作业:《补充习题》家庭作业:《一课一练》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练习课)word教案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练习课)word教案课题圆锥的体积练习课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2.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会根据不同的
7、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P31~P32页的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八的第4~10题及思考题。2.光盘板书设计圆锥的体积教后记教和学的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引入二、指导练习1.复习体积计算。(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2.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帮助我们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完成练习八的第4题。(1)学生独自完成填空。(2)指名
8、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2.完成练习八的第5题。(1)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先借助直觉估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