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157431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4
《2019年(秋)一年级语文上册 梅花教案 长春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秋)一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案长春版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
2、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行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3、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2)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三)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 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1)让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勇敢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美丽,像雪一样洁白,从“遥
4、知不是雪”这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这句看出来。) 2、教师小结: 梅花洁白美丽,芳香独特,而且不争春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严寒,竞相开放,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四)欣赏古诗 1、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喜欢哪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2、师生共同欣赏,参加交流活动。 3、师生共同有感
5、情地诵读古诗。 (五)实践尝试 1、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学生在音乐声中做画) 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把梅花图贴在展示板上,大家共同欣赏。)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书中的第三题。 2、自己写一首描写梅花的诗,配好插图。(选做)板书:凌寒梅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暗香附送:2019年(秋)一年级语文上册汉字家园(一)教案1长春版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能力目标:通过6个生字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字理识字的方法。知识目标
6、: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2.朗读背诵韵文3.积累词语。4.认识10个生字,会写“山”等6个生字。认识4种笔画。教学重点1.通过6个生字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字理识字的方法。2.朗读背诵韵文,积累词语。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6个生字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字理识字的方法。2.如何掌握一类汉字的写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为象形字归类识字。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5个生字的字理情境图。这幅图画所创设的情境,为学生掌握字形、掌握字义提供了象形依据。第二部分为词语小韵文,通过朗读韵文帮助学生积累词
7、语,想象韵文所描绘的意境。问题与对策:1.对于课文中的小韵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悟。2.关于“火”的故事,不必让学生一幅图一幅图地讲述,只要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就可以了。资料搜集1.有关“火”的故事。2.有关本课的识字卡。3.关于本课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4.古筝曲。5.“火”的故事的动画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看几幅美丽的图画。请你猜一猜这些图画中都藏着什么字?出示画面,请学生猜字。回忆学过的象形字,板书课题:象形字二、趣味识字:(一类字)分别演示每个象形字的来历
8、,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明字义与结构。讲故事:“火”的来历。分别给这些汉字组词。山(下山)(山坡)石(石头)(石块)田(田地)(水田)土(土地)(黄土)水(喝水)(水果)火(火种)(火苗)请你用“喝水”“水果”分别说一句话。(二类字)老师这里还有一篇很好听的文章,你们想不想听?(教师范读韵文)听老师读后,你仿佛都看到了那些景物呀?(学生回忆文中景物,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学生自渎,想象画面。师生齐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巩固。指读,熟悉文中生字。引导学生背诵。分别指读文中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