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100466
大小:90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2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江湾中学公开课教案与反思教师汪文娟班级八(3)学科物理时间5月11日课题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巩固机械功的概念,深入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2)巩固功率的概念,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3)巩固动能、势能的概念,加深对影响动能、势能因素的理解;(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5)了解功和能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的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教学重
2、点、难点 功和功率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的应用课型复习课教具课件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教学策略与意图一、梳理基础知识,把握知识要点让学生通过对照阅读指导问题来了解自己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如何,便于发现知识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注重概念的理解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2.三种不做功的情况①有力,但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②通过了距离,但在距离的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③有力且通过距离,但力和距离的方向相互垂直。3.物体匀速运动时的功率同桌之间能过相互讨论,达到对知识的互补,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利用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回顾这章的知识,从基本的概
3、念入手,学生的讨论交流,师的引导,一本起回顾出各个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各知识点。分析、讨论后,利用课件展示相关的习题进行训练,过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对一些难概念的理解,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功率定义式:匀速运动时:s=vt导出公式:P=Fv(V的单位是m/s,v与F的方向一致)4、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明白它们成立的条件。对简单练习通过对比发现错误及时纠正(1)怎样控制钢球在水平面上的速度?(2)根据什么现象判断钢球的动能?二、典型例题分析,理解知识点例1 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
4、小丽对书包做了功B.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C.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D.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例2:某汽车的功率为30kW,若以54km/h的速度匀速前进,求:牵引力多大?例3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把质量不同的物体匀速竖直向上提,所测数据如下表:同学质量/kg升高高度/m时间/s甲41.52乙814丙100.55根据上表可知,做功最多的是_________同学,做功最快的是________同学,你是根据比较______________来判断出做功快慢的。例4、如图所示,用质量不同的钢球A、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
5、度由静止滑下,撞击同一块木块C。(1)让钢球A、B对有一定难的练习通过分析,找出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然后让学生继续完成练习,以达到矫正、提高的目的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应用,发现存在的欠缺,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使钢球滚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___;(2)本实验研究的是钢球具有动能大小跟__的关系;(3)实验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5 上紧发条的玩具车在水平桌面上开始跑动时()。A.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增大B.弹性势能增大,动能减小C.弹性势能不变,动能减小D.弹性势能减小,动能不变例6
6、在下列过程中,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有()。A.从水坝上流下来的水B.汽车沿斜坡匀速向上行C.乒乓球触地后向上弹起时D.斜向上抛出的垒球,当它在上升阶段时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2.关于功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做功的时间越短,功率越大B.做功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C.用的力越大,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D.做功越多,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3.甲、乙两个同学体重之比是4:5,都从一楼走到三楼,甲和乙所用时间之比为8:7,那么甲、乙做功之比为_________,功率之比为__________。4.一辆汽车匀速上坡,它的()。A.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7、B.动能不变,势能增加C.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D.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板书设计:《功和机械能》复习一、功二、功率1、2、P=FV三、动能和势能四、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1、基本上按照学校教改的四步要求进行教学。2、预习效果较好,学生通过相互提问使欠缺知识能互补。3、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立足于基础,从基础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教学思路清晰,明确目标。4、精心设计习题: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