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45612
大小:353.0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08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3 阿房宫赋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 阿房宫赋[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蜀山兀(wù) 骊山(lí)廊腰缦回(màn)囷囷焉(qūn)不霁何虹(jì)妃嫔媵嫱(pín)(yìnɡ)(qiánɡ)尽态极妍(yán)剽掠(piāo)鼎铛玉石(chēnɡ)逦迤(lǐ)(yǐ)珠砾(lì)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ǔ)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一(2)爱(3)族(4)之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2)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坐辇
2、车(3)朝歌夜弦(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4)日益骄固(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出现了龙(6)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13(7)朝歌夜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8)谁得而族灭也(名词作动词)灭族(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意动用法)以……为鉴(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为动用法)为……哀叹(12)燕赵之收藏(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13)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
3、天(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各种建筑都与中心建筑钩连,相邻的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2)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天气(雨雪阴晴)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4)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悯。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译文:一个人的想法,是千万人的想法啊。(2)函谷举。(被动句)译文:函谷关被攻破了。(3)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译文:秦人来不
4、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句)译文:让那(阿房宫中)负载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常识·速览]多才多艺的晚唐文人——杜牧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杜牧出身高门士族,13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人称“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诗歌语言流利而又
5、清新,气势豪放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三辅黄图》说:“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秦灭亡时,尚未竣工,就被项羽付之一炬。它没有正式命名,因宫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当时的人就称之为阿房宫。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唐王朝,藩将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乐,沉溺于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篇赋体
6、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1.文学常识赋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多指始创于战国时期,兴盛于汉代的特别体制——汉赋。它以铺陈风物为主,文采华丽,句式整齐(多以四言、六言为主)。它像诗,讲究韵节,要求押韵;像散文,在写法上不要求与诗一般精练,讲究铺陈。自汉后,赋或向骈文方向发展,或进一步散文化。接近于骈文的为“骈赋”“律赋”,接近于散文的为“文赋”。著名的赋有
7、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国时王粲的《登楼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宋苏轼的两篇《赤壁赋》。“赋”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但今人亦喜袭用。因为“赋”具有借景抒情、铺陈风物、托物言志的特点,人们往往借它作写景抒情散文的标题,即把“赋”字放在所要抒写的事物名称后面以表示一种文章风格,如《茶花赋》等,这里的“赋”含有歌颂、赞美的意思,不能称为赋体。2.文化常识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即是由釜、陶支脚和灶的组合而成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
8、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13等使用数量的规定。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