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激活蛋白激酶探究新进展

AMP激活蛋白激酶探究新进展

ID:46865032

大小:4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8

AMP激活蛋白激酶探究新进展_第1页
AMP激活蛋白激酶探究新进展_第2页
AMP激活蛋白激酶探究新进展_第3页
AMP激活蛋白激酶探究新进展_第4页
AMP激活蛋白激酶探究新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AMP激活蛋白激酶探究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AMP激活蛋白激酶探究新进展摘要: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❷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是机体能量代谢的开关,近年对AMPK的研究发展很快。在其B亚单位发现GBD(glycogen❷bindingdomain)区域,在V亚单位发现CBScystathioninen孑❷synthase)区域,并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研究。AMPK的活力在体内通过3条不同的途径受到AMP的调节。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AMPK受到其上游激酶LKB1的调节,而AMPK对机体的调节不仅仅体现在能量代谢,还包括基因表达、蛋白质翻译和细胞生长等方面

2、。❷关键词:AMPK;GBD;LKB1;基因表达❷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6-0805-03^ATP是每一个生物细胞保持生命活力的基本能源。机体通过ATP分解为ADP提供能量供给机体合成代谢和维持生命活动,同时机体通过分解代谢利用ADP再合成ATP为机体补充能量。AMPK的研究相当快,而且国内外也有不少的综述。本文着重对其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其结构和上下游信号通路方面的新的发现进行综述。1AMPK复合体的结构研究的新进展AMPK,是一个异源三聚体蛋白,由ct、B和丫3个亚单位组成。在目

3、前已知基因序列的真核生物中均含有这3个亚单位。这3个亚基分别由2〜3个独立的基因控制(a1,a2;B1,B2;Y1,Y2,Y3),不同的亚基自由排列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AMPK复合体。研究发现,在没有线粒体、核仁和过氧化物酶体的原始真核生物中即有该酶的存在,说明含有AMPK是所有真核生物的普遍特征[1]。❷a亚单位是AMPK的主要催化部位,负责将ATP的磷酸传递至目标蛋白,其含有2个功能区:其N端含有蛋白激酶为催化区域,是催化核心部位,C末端主要负责活性调节及与0和V亚基结合[2]o❷不同物种来源的AMPK的B亚基都有2个相同的保守区域,早期分

4、别命名被为KIS和ASC区域[3]。近来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ASC区域参与同a和y亚基的接合,KIS区域可能是一个糖原接合区(glycogen-bindingdomain,GBD),主要参与糖原的接合[4,5]。根据蛋白质资料库的分析,GBD是淀粉分支酶家族的一员。这种酶的作用主要在糖原和淀粉的合成中完成a1-4糖昔键向a1-6糖昔键的转变。❷虽然已有一些实验表明AMPK确实和糖原接合在一起,但是GBD的确切功能并不很清楚。研究发现[6],GED形成一个供AMPK和糖原接合的区域,而这一区域也正是AMPK的下游信号糖原合成酶(GS)的接合区

5、。已经有一些间接的证据表明,在人体[7]和大鼠[8]骨骼肌中,高浓度的糖原可以抑制AMPK的活力。我们可以做一个有意义的假设,正如AMPK可以感受机体瞬间的能量状况(即AMP)变化一样,AMPK也可以感受机体较长时间的能量储存状况(即糖原)的变化。不管GBD的确切功能如何,我们可以肯定这种功能是非常的重要而且久远,因为在所有的真核细胞的B亚基里都有GBD的存在。❷AMPK的Y亚基含有4个串行重复的区域,并被Bateman命名为CBS(cystathioninenB-synthase的缩写)区域[9]。CBS在其C端含有2个这样的重复区域,每个

6、约含60个氨基酸残基,它们借疏水作用力接合在一起。现在已经清楚,V亚基的这一功能区包含2个这样的二聚体。Kemp建议使用“Bateman区”这一名称指代Y亚基的这一功能区域[10]。最近的研究发现,Y亚基的Bateman区是AMPK复合体接合ATP或AMP的部位[11]。Y亚基C端和N端的Bateman区可以以“互斥”的方式各接合一分子的ATP或AMP;但是当他们都接合ATP或AMP分子的时候则表现出强烈的相互协同效应。2AMPK复合体活力的调节XAMP可以通过以下3条不同的途径激活AMPK,这3条途径都可以被ATP所抑制。❷第一,AMP直接

7、作用于AMPK,变构激活AMPKo大量的这种变构调节大约可以提高AMPK不到5倍的活力。令人迷惑的是:酵母和植物细胞的AMPK复合体的Y亚基都含有同哺乳动物相似的Bateman区,却没有发现这种变构调节作用,但是,在果蝇却可以发现这种调节方式[12],说明这种调节至少保存在人和昆虫之间。❷第二,AMP和AMPK结合使之成为其上游激酶的良好底物。其上游激酶(如LKB1,下文详解)通过磷酸化AMPK的a亚基的172位苏氨酸残基特异性的激活AMPK[13],并进而激活其它的蛋白激酶。这种磷酸化至少引起AMPK活性50到100倍的变化。这种磷酸化作用

8、只在完整的?复合体内可以实现,而不能在含有蛋白激酶但是缺少AMP接合部位的AMPK复合体内体现[14]。这表明,这种调节机制是由于AMP的接合,而不是其上游激酶的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