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34024
大小: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8
《高校双截棍体育教学方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双截棍体育教学方法探析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介绍了高校开展双截棍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锻炼价值,旨在为高校开展双截棍教学提供参考。关键词:双截棍教学内容教学原则锻炼价值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45-021刖5和平时期,任何武备不精又缺乏血性的民族必然要为突发的战争或冲突付出惨痛的代价。我国是武术发源地,然而现实中,太多的受害人或见义勇为者却在暴力犯罪前倒下,甚至于牺牲,个人梦想都破灭了,又谈何实现屮华之梦想?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
2、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以广场舞为代表的群众性健身运动遍及大江南北,然而它也反应出群众体育锻炼内容方式的单一性和脆弱性,百花齐放才是春,群众锻炼身体需要实用性的锻炼项目,更要有勇武者的锻炼项目。如今,散打,跆拳道等武术体育课程已在高校普及开展,成效显著,然而开展双截棍教学的高校却寥寥无几,它的存在主要以社团的形式出现,学习分散,且缺乏专业指导和系统训练,双截棍有着极高的锻炼价值和社会价值,适合在高校开展,高校体育对学生今后确立自己的锻炼方式和行为价值取向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以李小龙为代表的中国武学大师,让世界领略了中华武术的智
3、慧和威力,笔者更希望为优雅的广场舞再觅一位充满英武阳刚之气的兄弟一一双截棍,一同舞起來,武起來12双截棍的起源和攻防效果2.1双截棍的起源双截棍是一种集表演和实战性于一体、精简实用的奇门兵器,它短小精悍,威力强劲却不抢眼,受到国内外许多武术爱好者的追捧,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对它青睐有加。双截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到了宋代,宋太祖赵匡胤在实战中发展出具现代雏形的双截棍一一梢子棍,赵匡胤称帝后,将梢子棍兵器列为大宋军队的常规兵器之一。2.2双截棍的攻防效果我们了解双截棍更多是从李小龙的影视作品中获得的,李小龙演绎的双截棍技术炉
4、火纯青,招法凶悍,眼花缭乱,破敌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受他的影响,东方武术始为世人了解,学习双截棍的人趋之若鹫,并广泛流行。双截棍软屮带硬,能收能放,携带方便,使用起来运动如飞,所向披靡,杀伤力巨大,可以产生725.76公斤的压力,足以击碎骨头,是近战突围的兵器。目前双截棍的规格如下表1所示。3教学内容首先,柔韧性,素质训练包括锻炼智力、增强体力和提高耐力。素质练习不仅可以协调发挥自身功能,更能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练习方法如下:(1)双步握棍,弓步后仰。练习身体肩部和腰部的柔韧性。(2)双步握棍,胸前转棍。练习手
5、腕肘部和肩关节的灵活性。(3)双步握棍,背后拉肩。练习腰部和肩关节灵活性。(4)双步握棍,前后转棍。练习肘关节和肩关节灵活性,动作难度大,初学者要反复练习,不可急于求成。(5)双步握棍,拧腰转胯。练习胯部的柔韧性。其次,戒备势,双截棍戒备势不仅仅是基本棍招的出发点,还往往是某一招结朿后的身体状态,因此在实战中起到连接作用,可以把不同招式连接起來,作用非常重要。戒备势如下:(1)夹棍势;(2)扛棍势;(3)垂棍势;(4)叠棍势;(5)背棍势;(6)横棍势。第三,换棍势,换棍是入门动作,也是舞花的精典动作。动作如下:(1)腋下换棍
6、;(2)背后换棍;(3)腰部换棍;(4)启部换棍;(5)颈部换棍。第四,收棍,是出棍动作结束后,收住棍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拉棍收棍;(2)夹棍收棍;(3)绕转收棍;(4)并棍收棍;(5)撩棍收棍。第五,步法,步法的作用:可以获得适当距离,可以获得良好的平衡,可以保存好体力,可以防御并反击,可以引诱迷惑敌人。具体步法如下:(1)前进步;(2)后退步;(3)滑闪步;(4)跳跃步;(5)旋转步;(6)腾空飞步。第六,攻击方法:(1)点;(2)弹;(3)劈;(4)斜劈;(5)扫;(6)抽;(7)撩;(8)缠;(9)砸;(10)
7、挑。第七,防守架势:(1)弓步一拉棍一架挡;(2)横棍一摆挡;(3)竖棍一侧挡;(4)转棍一旋挡;(5)横棍一盖挡。第八,组合棍法:(1)多次换手+刺;(2)内扫+外扫+内扫;(3)上撩+下劈;(4)缠+反撩;(5)斜劈+反手斜劈;(6)正手撩+反手撩;(7)内旋抽+外旋抽;(8)上撩+猛下劈;(9)反手向后撩+抽。4双截棍的教学原则4.1突出重点,狠抓难点以主动进攻技术为重点,强化进攻的主动性、突然性和准确性。对难点,要有充分认识和准备,加强辅导,区别对待学生,因材施教。4.2科学合理安排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编排教学内容要
8、遵循教学规律,精心编排,合理搭配辅助性教学内容。耍求:(1)各教学单元内容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2)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防止过度疲劳和损伤事故,为每个单元配置力量练习、灵敏性练习和柔韧性练习。4.3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顽强、自信、放松和镇定(1)顽强。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