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策略一儿科学论文冲图分类号]R56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12(b)-0078-02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5-15岁儿童,病程2~3周,据研究显示[—2],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15%,儿童呼吸道感染的1/3左右,严重危害了儿童健康。本硏究为了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选择本院收治的U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单独使用阿奇霉素治疗与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
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6例z年龄10个月~14岁,平均(6.381.26)岁,病程1~12d,平均(5.371.85)d;对照组5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年龄11个月~13岁,平均(6.261.18)岁,病程1~11d,平均(5.461.78)d。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经胸部X线片、咽部分泌物培养、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
3、-IgM)等检查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3],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②所有患儿均无严重心、肝、肾等多器官功能损害疾病。1.3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补液、镇静、抗过敏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285,2010-10-20,规格:0.125g)静脉滴注10mg/(kgd)z连续使用5d,停药4d后根据病情继续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连续静脉滴注3dr再次停药4d后给予口服阿奇霉素iomg/(kgd)z连续使用3d,治疗时间3~4周;观察组给予红霉素[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021芳
4、8,2011-06-28z规格:0.3g]30mg/(kgd),分两次静脉滴注,使用3~5d,待发热症状有所好转后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z连续静脉滴注3d,停药4d后给予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连续使用3d,治疗时间3~4周。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4疗效判定标准[4]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及胸部X线片检查等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显效、有效、无效。①显效: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咽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胸部X线片提示正常;②有效: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咽痛等症状有所缓解,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炎症大
5、部分吸收;③无效:患儿病情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二(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治疗组患儿的平均热退时间、平均止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3讨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以间质病变为主的肺部感染,其主要经过飞沬传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多为亚急性起病,常有发热、咳嗽、咽痛、头痛等临床症状,也可出现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5]。肺炎支原体通过其顶端
6、结构黏附在宿主细胞的表面,以微管吸取细胞营养,损伤细胞膜,释放岀核酸酶、过氧化氢等使细胞溶解、坏死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目前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综上所述,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参考文献][1]陈伟红.5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494-2495.[2]GaillatJ,ElahaultAzdeBarbeyracBzetal.CommunityepidemiologyofChlamydiaandMycoplasmapneumoniainLRTIinFraneeover
7、29months[J].EurJEpidemiol,2005,20(7):643-651.[3]湛建祥,赵家彬.实用临床儿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4]厉敏香,范铮,方成超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几中国全科医学,2011,14(9):996-997.[5]王晓丽•儿童支原体肺炎302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22-223.[5]蒋俊晔,曹兰芳.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9z27(7):692-695.[6]高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