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转移及永久性迁移:影响因素及比较策略

流动性转移及永久性迁移:影响因素及比较策略

ID:46734175

大小:8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7

流动性转移及永久性迁移:影响因素及比较策略_第1页
流动性转移及永久性迁移:影响因素及比较策略_第2页
流动性转移及永久性迁移:影响因素及比较策略_第3页
流动性转移及永久性迁移:影响因素及比较策略_第4页
流动性转移及永久性迁移:影响因素及比较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动性转移及永久性迁移:影响因素及比较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流动性转移及永久性迁移:影响因素及比较策略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持续进城务工,为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陈钊和陆铭,2008;蔡昉,2010)o以是否有户口伴随为根据,可以将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两大类。没有户口伴随的为流动性转移①,有户口伴随的为永久性迁移(杨红,1999)o就现实情况看,转移者以流动性转移为主,永久性迁移比例极低(姚婷,等,2013)o因此,研究农民工的流动性转移和永久性迁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差异,对于我国农民工市民化乃至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和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给予了充分关注并做了大

2、量研究,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理论和广为接受的实证结果。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经济因素。Lewis(1954)、Fei和Rains(1961)认为在二元经济结构中,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之间边际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及由此决定的工资率差别导致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迁入城市。Jorgenson(1961)从消费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认为,农业剩余和消费结构变化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Todaro(1969)、Harris(1970)重视"预期收入”的作用,认为预期的城乡收入差别是劳动力迁移的根本原因。Stark(1991)则认为相对贫困是农村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动因,从而开创了以家庭投资组合理论和

3、契约理论为代表的“新劳动力转移学说”。最新的研究则更多地关注于非经济因素。一是制度和政策因素。Ahituv和Kimhi(2002)、Knight和Gunatilaka(2010)的研究表明,户口与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对农民工就业选择有显著影响。二是城镇歧视因素。Majunmdar等(2004)、Dé;murger等(2009)、高文书和Smyth(2010)、Nielsen等(2010)强调了城镇歧视导致的不满意感是影响农民工城镇就业的重要障碍,认为社会歧视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巨大,会对农民工形成心理困扰并产生不好的就业行为。三是子女教育因素。钱文荣和张黎莉(2009)、Go

4、odburn(2009)、Mancinelli(2010)关注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认为生活在城镇的农民工子女面临心理健康等很多不利因素,成为农民工就业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四是医疗与健康因素。Cros等(2008)、Yao(2010)等认为健康和被排斥在城镇医疗体系之外是农民工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与以上已有文献的比较,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主要有两点:第一,学者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但已有研究并没有严格区分流动性转移和永久性迁移。而实际上,流动性转移和永久性迁移不仅在转移形式上有所差异,而且其影响因素可能也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本

5、文区分这两种转移形式并比较其影响因素差异,对于农民工从流动性转移到永久性迁移的本质性转变,以及城镇化道路的路径选择,均具有借鉴意义。第二,无论是流动性转移还是永久性迁移,必须考虑决策主体(农民工)自身的想法。因为农民工是理性的,他们会按照收益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自身或家庭的转移决策,城镇究竟要为其提供什么样的收益或福利以吸引其永久性迁入?农民工对于永久性迁入的根本诉求有哪些?倾听农民工本身的想法和诉求,将有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基于此,本文采用微观调查数据,以城镇化推进为目标,从决策主体(农民工)自身的诉求与行为视角进行研究。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与特征分布数据来

6、源于2009年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查。调查涉及农民工在沪的居住与出行、就业与子女教育、生活消费与城市认同以及相关政策执行等六个方面,共获取有效样本1446个。调查覆盖上海全部的城区和郊区,有效样本中有32.78%来自上海市中心城区,有67.22%来自上海郊区。样本就性别分布看,男性占60.58%,女性占39.42%O就年龄分布看(见表1),最大为62岁,最小为16岁,平均年龄31.80岁,整体呈正态分布状。就文化程度分布看,呈现一种以初中为中心的典型正态分布,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占12.93%,初中占49.31%,高中占17.29%,中专及以上占20.47%O就来源地分

7、布看,共涉及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样本集中度超过20%的省有两个,一是安徽,占27.04%,二是江苏,占20.54%;若从全国六大行政区角度看,华东地区是上海农民工来源地的主体,占66.04%,其次是华中地区,占15.21%,第三是西南地区,占13.21%oF104Y591.jpg(二)研究方法根据数据类型,本文采用有序Probit模型(OrderedProbitModel)和Probit模型的建模和分析方法。首先,对于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