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的宏观调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萨伊、马歇尔等传统庸俗经济学家认为资木主义市场经济会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不要政府干预经济。凯恩斯则反对这一看法,他公开宣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有缺点的,但只要国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可以“渐臻完善”,成为尽善尽美的制度。所以,他希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Z责,国家必须调节经济,为此,他提岀一系列经济政策。(-)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所谓财政政策就是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对社会产品实行分配的一种政策,凯恩斯的财政政策主要有:1、公共投资政策,即政府根据预算投资,兴建公共
2、工程,如修建医院、学校、桥梁、道路和其他公共建筑。凯恩斯指出:当消费太低吋可以增加投资来抵偿消费Z不足,当私人投资因消费不足而减少时,则用公共投资來弥补私人投资之不足,通过扩大投资的途径来增加社会就业。2、“举债支出”政策。凯恩斯认为,政府举债支出增加投资,私人举债支出增加消费,两者都能增加“有效需求”,因而这种举债支出能扩大就业,消除危机。我们可以看岀,这实质就是赤字财政政策。3、高额累进税率政策。为了解决社会存在的贫富悬姝问题,凯恩斯提议“建立一个直接税体系,使得理财家、雇主以及诸如此类人物Z智慧、决策、行政
3、技能等,在合理报酬之下为社会服务对大额所得以及大额遗产课以更重之税。”,可见,凯恩斯希望通过加重税收的办法缩小财富不均的幅度,以增加消费和提高就业水平。(-)通过金融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金融政策就是国家通过银行体系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一•种政策,即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利息率,以调节投资和增加就业。首先,要采取低利息率政策。凯恩斯反对高利率政策,倡议“低利息率”政策。他说:“除非金融机构设法压低利率,否则将妨碍其他方面之投资。”低利率政策可以鼓动私人投资,增加收入和就业,消除“食利阶级”的“惰性”。国家在一般情况
4、下都应采取低利息率政策。其次,实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政策。凯恩斯认为,“有节制”的通货膨胀能起到增加投资引诱的作用。因为“有节制”的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物价上涨,一方面使资本家获利更多,另一方面降低了工人的实际工资,即降低投资成本,从而刺激私人投资。近两年来出现了关于屮国宏观经济是否过热以及宏观调控措施是否恰当的争论,有人认为宏观经济中已经岀现“过热”,需要采取果断的宏观调控措施制止经济中过热的势头,以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协调健康发展。这种思路判定宏观经济存在“过热”的依据是:1、某些行业的投资出现超速增长,带动全社会
5、投资过快增长。虽然2003年的全社会投资增长26.7%,其过快的势头还不大。但是水泥投资增长121.9%,钢铁投资增长96.6%,电解铝投资增长92.9%,轿车投资增长87%。全社会投资率也从2000年的36.4%增长到2003年的42.7%。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速度最快的房地产投资(29.7%)和其次的基本建设投资(28.7%),都超过了技术更新改造投资(25.1%)o因此,止是连年的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2000年以来每年增速都在20%以上而更新改造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的速度仅在10%左右),加上汽车业的大幅
6、增长(近两年为37%左右的增长,其中轿车的増长更达到55%和85%),带动了以上原材料生产和投资的过快增长。作为2003年过热影响的结果,2004年一季度的全社会投资增长达43%。2、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人幅攀升。如钢材及相关产品价格在2004年初升幅为20〜30%。有色金属的价格在15%左右。原材料产品的平均价格上升为7%。物价水平从初级产品到最终产品的传递,从局部过热到经济全局过热,中间需要经过一个时滞。不能等到出现了全局过热和物价总水平的大幅上升,才来着手解决局部过热和结构性过热的问题。3、某些行业的过快增长
7、所带来的负担,超过了国内资源和环境,以及国际原材料市场的承受力。2003年,屮国生产的GDP占世界GDP总量的4%,但是,中国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人大超出这一比例。如中国消耗的水泥占世界总量的40%,原煤占31%,铁矿石占30%,钢材占27%,氧化铝占25%,原油占7.4%o屮国的电力生产弹性系数,也从1998年的0.37,上升到2003年的1.8,表明屮国的增长表现为高耗能的状态。4、由各地政府所主导和推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I•分严重。地方政府以“开发区热”和“形象工程热”圈占大量农村耕地后,一是上马了许多低技
8、术、小规模、高污染的水泥厂、铝厂、煤窑和钢铁厂等,造成社会成本高昂的企业低成本扩张;二是上马那些无投资资金或长期拖欠资金的政府工程项目,导致大规模工程款拖欠所引起的民营企业倒闭和农民工就业无工资收入等严重社会问题的发生;三是造成了大量失地、失业、失生活保障的“三无”农民(有估计圈地造成的三无农民己达2000力人以上)。5、由于部分行业和地方建设项口引起的经济过热,导致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