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29831
大小:15.8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垂线》课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垂线》课后反思2015年12月22日,鸿桥中学与晋洪中学举行了精彩的同课异构。作为鸿桥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我很荣幸参加这次活动,同时必须要感谢裴校长和数学组的各位老师的指导。我所讲的内容是《垂线》,尽管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课堂操作方面仍然有一些缺憾。下面我将简要说明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及我的反思。一、课后说课《垂线》是华师版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上一章学习了点和线、角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让学生体会垂直是相交的特殊位置关系。它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又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为后面学习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将进一步加深对“角与线”
2、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垂直、作三角形的高等有关知识,在上一章学习中,也对角与线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对于垂线的概念,学生并不难理解。但是,七年学生的认知能力以直观、形象认知为主,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因此,在探索关于垂线、垂线段的两个基本事实的过程中,可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直观感知,通过自己动手画图探究得出两个基本事实,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其性质。同时,学生初步接触几何语言,教学中还要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1)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作已知直线的垂线;(2)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3)掌握基
3、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我制定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1)知道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2)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3)能说出垂线段的性质,会利用垂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数学思考:在动手实践(画图、度量)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能力。3.问题解决:运用基本图形发现问题、描述问题,理解结果。4.情感态度: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其中,基本知识是: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基本技能是: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动手操作
4、(画图、度量),对垂线、垂线段的两个基本事实进行探索,逐渐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基本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本课时的重点是关于垂线、垂线段的两个基本事实;难点是垂线的画法;易错点是垂线段与距离的概念,垂线的性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这节课的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是垂线的概念,通过对顶角、邻补角使学生认识到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为90°时,这两条直线垂直。第二是画垂线: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感知三角板、量角器中的垂直关系,然后让学生任意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再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第三是垂线段:明确垂线段两个端点(点、垂足),先让学生动手度量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各
5、点所连线段的长度,作出猜想,再利用几何画板探索垂线段的性质。流程及活动设计,分为四步:(一)知识预备:复习对顶角、邻补角的有关知识,引入本节课。(二)自主探究:(几何画板)1.垂线的概念:(几何画板感知)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为90°时,这两条直线垂直。2.画垂线: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感知三角板、量角器中的垂直关系,然后让学生任意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再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3.垂线段:先让学生动手度量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各点所连线段的长度,作出猜想,再利用几何画板探索垂线段的性质,并进行针对训练。(三)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四)达标检测:分层设计,设计基础题、能力题。最后是关于本节课的评
6、价设计,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于过程评价,我主要是利用幸福收获排行榜对学生进行积分评价,同时在授课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激励,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于结果评价,我设计了达标检测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对积分评价落实,评选出“最幸福小组”并有奖品奖励。一、课后反思课堂上,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因为不是自己熟悉的环境和学生,在课前我想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得开心?关键在于评价的使用。在课前我和学生说明了“幸福收获排行榜”,每回答问题加0.2分,以此来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没人回答时,采用抢答及加倍积分的形式调动学生,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学得比较开心。正如裴老师所
7、说,要让学生喜欢某一科目,必须让学生喜欢代课老师。教师要以亲和的语言和学生沟通,在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完整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先肯定学生的长处,然后再告诉学生“如果这样做就更好了”,让学生信任老师,并且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但是,这节课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的不熟悉,对整节课的设计并没有完全内化,所以在垂线的概念得出后没有给学生讲明垂线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