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论文-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

文化研究论文-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

ID:46453213

大小:7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3

文化研究论文-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_第1页
文化研究论文-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_第2页
文化研究论文-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_第3页
文化研究论文-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_第4页
文化研究论文-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研究论文-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硏究论文•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内容提耍】本文结合晚唐山林隐逸诗人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及其生存状况,通过分析其作品,探讨其心态,认为他们主要是通过情志的转移來实现其对人生烦恼和痛苦的超脫。因此,他们的创作倾向主要集中在欣赏品味林泉雅事、抒写吟诗心态以及表现参禅拜佛、结交方外、与诗友交往酬唱等生活内容方面。他们的作品虽然境界狭窄,有些甚至情调凄清,但由于反映了唐末寒士们的牛存状况、牛命寄托和价値取向,因而有一定的认识作用。以前说到魄唐诗,人们往往只注意以温庭筠、李商隐、杜牧为代表的绮丽风格的作品以及以皮日休、杜荀鹤、聂夷屮为代表的反映现实黑暗的作品。近十几

2、年来,人们对晚唐咏史怀古诗和感伤时乱之作冇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晩唐诗依然缺乏整体的把握和硏究。我们在通读晚唐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系列定量性分析,发现晩唐诗坛上,不但存在着上述儿种诗歌创作倾向,同吋还存在着大量的以抒发凄清、淡泊情怀为主要内容的山林隐逸诗作。诗中反映的那种孤高避俗的创作趣尙,代表了封建王朝后期部分文人消极避世的社会心态和审美情趣。晩唐山林隐逸诗人生活的时代,政治局面极其混乱。于斯之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十分激烈。官场上党同伐异。宦官、藩镇、朝中奸佞为了实现其篡权阴谋,不惜相互勾结,排除异己,丧心病狂地杀害i批又i批清正廉洁

3、的朝廷官员。一些已经取得功名、步入仕途的正直知识分子,连自身的操守都难以保持,更不要说实现报国的初衷了。许浑身居监察御史的高位,却时刻感到自危,随时准备弃官归隐。“虚戴铁冠无一事,沧江归去老渔舟”(《秋日候扇》)明确地表达了他的这一愿望。他把官场比作钓钩和笼子,用“水深鱼避钓,云迥鹤辞笼”(《李生弃官入道因寄》)表示对避世行为的赞许。司空图三十三岁进士及第,官至中书舍人,却于光启三年(887)步了许浑的后尘,归隐中条山王官谷。后虽几经迁移,但始终未再出仕。郑谷光启三年登进士第,当过都官郎中,后来也隐逸家山,布衣终老。与此同吋,世风日下,科场上朋党勾结,行贿纳

4、贿现象严重。大量出身寒门、秉性正直的知识分子,既自恃才高,不屑迎合时俗,又拙于钻营,难得权贵援引。他们要么终生不第,要么勉强博得一第,起码也是应试十次以上,即便是考中进士,也难以受到朝廷的重用。刘得仁,“贵主之子,自开成至大中三朝,昆弟皆历贵仕,而得仁苦于诗,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尝自述曰:’外家虽是帝,当路且无亲”’(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海叙不遇》)。喻凫,曾应举十余年,始得一第,作诗曰:“关河一栖旅,杨柳十东风”(《上高侍御》)。后来也只做得乌程县令。任蕃,“初亦举进士之京,不第。榜罢,进谒主司曰:’仆本寒乡之人,不远万里,手遮赤日,步来长安。取一

5、第,以荣父母。不得。侍郎岂不闻江东一任蕃,家贫吟苦,忍令其去如来也!敢从此辞,弹琴自娱,学道自乐耳。’主司惭,欲留,不可得。归江湖,专尙声调”(《唐才子传•卷七》)。力干,“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唐才子传•卷七》)。李洞,“家贫,吟极苦,至废寝食”(《唐才子传•卷九》)。处在这样的政治局面、社会环境和人生困境中,诗人们纵然胸怀大志,也没有用武之地。盛唐诗人们曾经有过的理想模式和生活方式,在当时的现实中已经失去了可能实现的土壤。在他们当中,“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

6、少府移文书》)那种儒家特有的积极用世的精神泯灭了。他们再不能高歌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丈二十二韵》)那样的豪言壮语。久困名场,长期不得意的生存处境,使他们大都理想幻灭,心灰意懒。他们的心理结构呈现出一种悲哀、消沉的态势。然而,人总是要安身立命的。面对末世穷途,如何在恶劣的现实环境中,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建立新的人生模式,便成了摆在诗人们面前的人生课题。换言之,也就是如何安顿生命,保持心理平衡的问题。与那些幻想继续用儒家诗教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对朝政和世风进行改造的诗人不同,具有悲哀、消沉心态的晚唐山林隐逸诗人,大多在长期

7、的压抑中形成了一种内倾型的性格。他们也不像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诗人那样,及吋行乐,在声色中沉醉度日。他们只是企图寻找一种平静淡泊的生活和诗境,通过隐逸林泉,栖心禅悦,来表示对污浊、黑暗现实的厌恶和回避,I司时也用以解脫时代与社会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和痛苦。郑谷的“琴有涧风声转淡,诗无僧字格还卑”(《自贻》),很能代表这些人不慕世俗繁华,独标清高淡泊的审美心理,也吐露了他们之所以连篇累牍地写作与琴棋僧鹤等题材有关的作品,目的是为了表示品格高雅,宦情淡薄,胸无一点尘氛俗气。这样的审美心理和表现内容,表明他们对事物的注意倾向,已经不在于或积极进取、或风流浪漫的现实

8、生活,而在于远离尘世、未受污染、安宁静谧、毫无功利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