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41716
大小: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3
《方证相应对古代证候研究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方证相应对占代证候研究的启示[关键词]方证相应;证候耍素;证候[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1673-7210(2007)02(b)-105-02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近年来中医研究的热点和难点。F1前证候研究主要包括证候概念、证候分类、命名、证候规范化、证候实质以及证候量化诊断等研究。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使学者们对于证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对于证候的研究多局限于现代研究的范畴,关于古代证候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而了解古人对于疾病证候的认识,能够使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疾病和证候
2、,使证候研究更为系统,使人们的认识更为完整,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查阅文献,关于证候的古代研究报道较少,可能与古代关于病、症、证、证候的概念较混淆有一定关系,同时也说明围绕古籍所开展的证候研究较少,这为研究古代证候带來困难,需要寻找可行的方法进行研究。而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庾经典理论与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不能丢,进而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实施[l]o因此,有必要从现代视介出发,对疾病的古代证候进行研究,这对于正确、完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疾病证候,进一步
3、深入研究证候,指导疾病治疗都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证候是对人体疾病病理生理变化的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是多维多阶的复杂巨系统,具有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多维界而的特点[2],原有线性的方法并不适合证候研究,需要探讨新的研究方法。王永炎院士提出了降维升阶的研究方法,将复杂的的证候分解为较为单一的、和对容易认识的证候要素进行研究,为证候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行性途径。证候在逻辑上为“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证以候为依据,候由素來组合,素由彖来表现[3],证候耍素是降维升阶的关键
4、点,是从现代视角进行证候研究的切入点。目前关于证候要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张志斌等[4]的研究,以基本能够覆盖临床常见病证的80%为目标,提取出29个证候要索,分为外感六淫、内住五气、气相关、血相关、阴阳和关、其他5个大类,为证候要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现有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以证候要素为基础,给出了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6种证候耍索的诊断标准,临床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证候要索的灵活纽合,从而达到辨证的目的,充分体现了降维升阶的思想。曹洪欣[5]
5、>等将SARS的证候要素分为热、毒、湿、瘀、虚,冇利于正确地认识SARS,对SARS的证候演变规律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些研究表明,以证候要素为切入点进行证候研究是切实可行的方法,提示我们对于古代证候的研究也可以从证候要素入手,将有助于执简驭繁地理解复杂的证候。利用现代数理研究、数据挖掘等方法对于古代文献屮某疾病证候的整理、分析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相关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必要寻找新的方法,从其他途径对古代证候做进一步探索,以加快占代证候的研究进程。方剂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证相应作为古代制方的
6、最重要原则,对于研究古代证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方证相应为依据,证候要素为切入点进行古代证候要素的探讨可能是一种新的研究途径。1方证相应源流《千金翼方•卷九序文》首次提出了方证一词:“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需有检讨,仓卒易知”。而方证相应的思想首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病治篇》“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伤寒论》并有“桂枝证”、“柴胡证”等提法,如“病如桂枝证”、“如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英中所强调的就是方证相应。仲景Z后,方证相应的临证所用逐渐广泛。唐代孙思邈遵循张仲景方证相应的原则,建立了“
7、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证体系。宋代朱肱对方证相应做了更明确的阐述:将方证称为药证,“所谓药证者,方前有证也,如某方治某病是也”,并进一步指出“须是将病对约,将药合病,乃町服Z。”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有:“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者,散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Z制,为除寒也”,“固方Z制,固其泄也”,是方证相应的进一步描述,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思想。清代喻嘉言将方证相应解释为“有是病即用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徐灵胎在
8、《伤寒论类方》中指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T•变力•化而M用不爽。”后经众多医家的发挥,方证和应已经成为古代制方的最重要原则并成为指导中庾临床实践的冇效原则和方法。方证相应原理强调的是方与证的对应性:即证以方名,方为证立,方随证转。这一•原则提示古代方剂具有理法方药环环相扣的特点。临床上重视抓主证,冇是证则用是约,无是证则去是约,方证相应原理很好地体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