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

ID:46381550

大小:6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_第1页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_第2页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_第3页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_第4页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江苏省沛县第五中学张继厚“学起源思,思起源疑”。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那么,就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引动学生探究,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这一教学策略的本质就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J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进而产生

2、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基本模式是:设置疑问一认知失调一探究讨论一问题解决一评价反思,其中关键的环节是设置疑问。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既有利于学生探究,又能取得教学的实效呢?1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1.1针对性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例如,“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向学生提问: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下列问题吗?(1)怎么检验教室的地面铺得平不平?(2)为什么用来作支撑的架子大多数是三角架?(3)为什么只要装一把锁门就能固

3、定?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作答、体悟,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逐步引入,从而调动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1.2启发性设问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及个人经验,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产生联想的。例如,在讲高中实验教材第二册不等式证明的例题时,由于是阴雨天,教室内的光线较暗,于是笔者用以下问题作引入:大家知道,建筑学上规定:民用建筑的采光度等于窗户面积与房间地面的面积之比,但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面面积,采光度越大说明采光条件越好。试问增加同样的窗户面积与地面面积后,采光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为什么?学生很快进入了探索状态,并找到

4、了问题所隐含的数学模型:若窗户面积为盯地面面积为b,则a

5、”。例如,在教学“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时,我把教材上等比数列的一道习题作改造,让学生解答:一个球从10米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到原来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到它停止时,共经过了多少米?当学生求得n次着地时,共经过了(米)。球着地多少次后,球才会停止呢?学生的探究受到了挫折,但大家又能猜出小球停止时,共经过了30米。通过多媒体的动画设计,学生能更生动真切地感悟到有限与无限、精确与误差、运动与静止的极限过程,从而对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有了深刻的领悟。1.4明确性设计的问题要小而具体,避免空洞抽象。可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解成几

6、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步步深人,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直线与方程”这节课时,分别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集合表示什么?(从数形两个方面去理解)(2)集合是否表示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集合?集合呢?(感悟直线方程定义中的纯粹性与完备性两者缺一不可)(3)集合A、B分别表示什么意义?随着这几个具体问题的思考、讨论、比较和总结,学生的思维逐步逼近直线与方程概念的本质特征。1.5趣味性新颖、奇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例如,在上“锥体体积”的习题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

7、样一个问题:在米仓量米处,有一个V形漏斗,你可以采用两种方案来量米,一种是一次性把漏斗装满,另一种是把米装到漏斗高度的一半,但可以量七次。你准备采用哪种方案?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有趣,急欲找到答案,思维一时活跃起来,从开始的猜想和争论,到动手计算和探究(锥体平行于底面的截面的性质),学生既运用了知识,又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2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形式1.1创设类比情境以“复数的有关概念”为例,设计了以下问题与实数作类比,供同学们探究:(1)若,其中为有理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若,为实数,又能得出什么结论?(2)实数能用

8、数轴上的点表示,虚数行吗?若不行又怎么办?(3)如何化简?请你大胆预测一下,以后又怎样化简随着学生在课上探究的不断深人,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问题(1)渗透了反证法,改变的限制对判断的影响,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由问题(2)学生对“升维,,必要性的理解,并与复数相等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