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稿)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稿)

ID:19436379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2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稿)_第1页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稿)_第2页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稿)_第3页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稿)_第4页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初探陇县第二高级中学薛碎治陇县第二高级中学高建平摘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基本模式是:设置疑问—认知失调—探究讨论—问题解决—评价反思,其中关键的环节是设置疑问。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遵循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挑战性原则、明确性原则、趣味性原等五项原则,来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引动学生探究。同时,我们也应尝试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形式。即类比情境、直观情境、猜测情境、故错情境、动态情境

2、等。通过各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揭示事物的矛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研究“学起源思,思起源疑”。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那么,就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引动学生探究,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这一教学策略的本质就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

3、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积极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基本模式是:设置疑问—认知失调—探究讨论—问题解决—评价反思,其中关键的环节是设置疑问。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既有利于学生探究,又能取得教学的实效呢?1.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1.1针对性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例如,“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向学生提问:你能用数学

4、的眼光来分析下列问题吗?(1)怎么检验教室的地面铺得平不平?(2)为什么用来作支撑的架子大多数是三角架?(3)为什么只要装一把锁门就能固定?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作答、感悟,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逐步引入,从而把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1.2 启发性设问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及个人经验,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产生联想的。例如,在讲高中实验教材第二册不等式证明的例题时,由于是阴雨天,教室内的光线较暗,于是笔者用以下问题作引入:大家知道,建筑学上规定,民用建筑的采光度等于窗户面积与房间地面的面积

5、之比,但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面面积,采光度越大说明采光条件越好。试问增加同样的窗户面积与地面面积后,采光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为什么?学生很快进入了探索状态,并找到了问题所隐含的数学模型:若窗户面积为a,地面面积为b,则a<b,设共同增加的面积为m,问题即转化为比较与的大小问题。由于有了实际问题背景,同学们的探究热情异常高涨,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构造函数法、定比分点法,数形结合法等十几种方法竟相出现。在解题回顾中,师生还共同对问题进行了引申、推广及相应证明,从而增强了学生探究的信息和勇气,领略了成

6、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1.3 挑战性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即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例如,在教学“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时,我把教材上等比数列的一道习题作改造,让学生解答:一个球从10米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到原来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到它停止时,共经过了多少米?当学生求得n次着地时,共经过了(米)。球着地多少次后,球才会停止呢?学生的探究受到了挫折,但大家又能猜出小球停止时,共经过了30米。通

7、过多媒体的动画设计,学生能更生动真切地感悟到有限与无限、精确与误差、运动与静止的极限过程,从而对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有了深刻的领悟。1.4 明确性设计的问题要小而具体,避免空洞抽象。可以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解成几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步步紧逼,使学生加深对知识产生过程及其递进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直线与方程”这节课时,分别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集合表示什么?(从数形两个方面去理解)(2)集合是否表示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集合?集合呢?(感悟直线方程定义中的纯粹性与完备性两者缺一不可)(3)集合A、

8、B分别表示什么意义?随着这几个具体问题的思考、讨论、比较和总结,学生的思维逐步逼近直线与方程概念的本质特征。1.5 趣味性新颖、奇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并调动学生盎然的兴趣。例如,在上“锥体体积”的习题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米仓量米处,有一个V形漏斗,你可以采用两种方案来量米,一种是一次性把漏斗装满,另一种是把米装到漏斗高度的一半,但可以量七次。你准备采用哪种方案?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有趣,急欲作答,思维雀跃,从猜想到争论,从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