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58451
大小:408.84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1-22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 减负为什么失败?小学生为什么要退休?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教师罚抄一百遍,你怎么看?优秀生是因马拉松长跑而丧生的吗?教育的本质追求应该是什么? 新课程的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我市于2004年全面进入新课程 (一)、课改的简要介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 教育的功能在尊重基本人性的前提下,帮助个人认识宇宙、地球、人类文化和人类经验,从而使每个个人尽可能成为拥有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最广阔的精神自由的人。启发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开发,“认识自己”,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育观念的转变物化的教育----人本的教育社会主义劳动者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遵从统一思想健康心理有文化技术健全人格 什么是课程课改专家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偏重理工和智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的变化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1、课改的核心目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1、课改的核心目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个性主动活泼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和个性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重点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体验能力的发展上 2、课程功能的转变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过程与方法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背影、圆周、大队委 3、课程结构的变化 国家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数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外语艺术科学历史与社会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单一的分科的国家课程学校开发的课程------三级课程管理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2.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关注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4、评价的改变评价的种类: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为了促其发展总结性评价(水平性评价):为了评定等级水平,如普通话考试选拔性评价:为了甄别与淘汰 (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1、学生观的改变①不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②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不仅有丰富系统的知识,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③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④允许有不同的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⑤着重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个人内在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 2、新的教学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①、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了解学生的现实状况②、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学习的设计和指导③、为学生发展而教④、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列夫。托尔斯泰) 3、教学行为的改变①结合或创设情境进行教学②改变模式化教学方式进行个性化教学③改变教学方式,由重教转向重学生学习④由对知识和意识的灌输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发展的关注⑤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⑥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互动对话 (三)、教师的素养1、教师的人格素养2、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关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专业技能3、教师的文化素养4、教师的信息素养“关于信息的信息” 教师的人格素养身正:认真严肃、敬业爱生学高:宽广厚实、多才多艺 教育教学专业技能①教学设计技能②应用教学媒体技能③课堂教学技能④教学机智的养成⑤教学研究技能 教师的文化素养文化判断力1、广博的知识2、正确的价值取向3、文化的研究者 (四)、教师的能力要求一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反思教育的能力三是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四是激活创造性的能力 (五)、关于课改的一些思考①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②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狭义的知识幻灯片31③教学活动应该以什么为中心?、教师究竟该如何定位?教师究竟该如何定位⑤、怎样理解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建构?⑥、学科综合课我们应该怎样教? 教师究竟该如何定位?学习者共同体教师是一个学习者,在学习互动中共同进步 怎样理解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建构?教师引导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个必要的优化过程:不仅是强化学生的有效经验,还要淡化学生的不良经验。对教师的要求:相应文化积累和知识背景;敏锐的思考与判断。避免由教师中心走向甩手不管的极端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