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

浅谈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

ID:46137701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_第1页
浅谈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_第2页
浅谈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_第3页
浅谈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_第4页
浅谈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如何安全地进行院内转运。方法对109例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过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在等待检查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现场给予心肺复苏后立即转到最近的急诊科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余均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结论应针对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对策,减少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保证转运快速、安全、有效。【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科经过初步抢救后,常常由于明确诊断和继续治疗等原因,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进行院内

2、转运,根据是否需要辅助检查以及检查时间长短不同,转运时间一般在10min^45mino据据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比平常高9.6%[1]。因此,做好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对降低危重患者的转运风险有着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09例急危重症患者中男85例,女24例;创伤42例,心血管疾病27例,脑血管疾病30例,急性中毒10例;其小留置针静脉输液者109例,鼻导管吸氧者65例,

3、留置引流管者81例,机械通气者4例。2转运方法•1转运前的准备.1.1患者的准备经过初步抢救,患者的病情相对平稳后即可转运。确认静脉输液通道通畅,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各引流管道引流通畅,固定妥善,搬运前夹闭引流管,搬运后开放,防止引出液逆流造成感染,必要时放空引流袋,记录出量;分泌物较多者转运前再次吸痰,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给氧;对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检查并记录气管导管距门齿的长度;对体位有特殊要求者要确保体位正确,使用必要的支撑物和固定;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并记录;注意保暖,躁动者

4、给予保护性约束。.1.2医护人员的准备文献报道转运意外事件大部分与转运人员有关[2],护送人员的资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实施转运的人员要熟悉患者的病情,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能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和搬运技巧,善于处理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3]o.1.3仪器设备的准备检查转运时携带的设备运转正常、电池电量及氧气袋储氧量充足,使用呼吸机者另备简易呼吸囊。将仪器放置于合适位置,便于医护人员在转运过程中使用和观察病情。•1.4药品准备除按常规备好基础牛命支持药物外,如患者病情需要另备特别的药品。.1.5科室间的沟

5、通转运前打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告知患者病情、抢救经过、阳性体征、使用的药物、仪器设备,使之提前做好接收准备。•2转运中的护理措施•2.1管道的护理观察液体滴入是否通畅,有无外渗,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及时更换液体;各引流管无扭曲、受压,固定妥当,引流通畅,引流袋放置于低于引流口位置,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机械通气患者确保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如有脱管,按应急预案处理。•2.2呼吸道的护理昏迷患者头偏向…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氧气枕时适当加压;分泌物多时及时吸痰;呕吐时及时清理口腔、鼻腔呕吐物,防止

6、误吸。.2.3病情观察护士位于患者的头部位置,观察面色、呼吸情况,注意与患者交流,倾听主诉,及时发现意识变化,增加患者家属的信任度和安全感;创伤出血的患者观察敷料渗出情况,必要时加压包扎;观察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是否正常。.2.4应急处理如途中发生病情变化,按照及时、就地、就近的原则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重新评估后再行转运。•3转运后的交接•3.1安置患者交接双方一起将患者搬到病床上,搬运方法正确,防止二次损伤,安置合适体位,理顺各管路。•3.2书面交接规范交接流程,使用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急诊科护丄与病区护丄以表

7、格的方式进行交接,采用打勾形式,简化书写记录,保证交接内容完整,有效避免部分医疗资料遗漏,提高交接质量,将危重患者交接工作标准化。交接完成双方签字确认。3结果转运的109例急危重症患者小有1例在等待检查吋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现场给予心肺复苏后立即转到最近的急诊科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余均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4小结院内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且受到转运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急救条件的限制,对患者而言存在极人的风险。实际工作中我们在转运前做好相关科室的沟通、

8、患者评估、相关仪器设备及药品的准备,转运时配备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转运屮保持合适的体位,严密观察病情,迅速有效地处理危急状况,转运后交接时快速全面,注重危急值和既往史的交接,即可减少转运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转运风险,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参考文献[3]韩瑾琪,何晴.危重患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60-661.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