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31481
大小:1.98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21
《庖丁解牛课件(正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庄子: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散文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宋国蒙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庄子》又名《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共33篇。其中内篇7篇,为庄周所作。外篇15篇,杂篇11篇,为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子》脱离语
2、录体形式,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庖:厨师。丁:人名。解牛:分解、分割。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第四段:文惠君领悟了养生的本领。第三段:庖丁的解答,谈“道”。第一段:通过动作和声音来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第二段: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文中是怎样描写解牛场面的?庖丁解牛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课文赏析庖丁解牛动作:声音:手—触肩—倚足—履膝—踦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砉、騞手、肩、足、膝四个部位
3、的动作组成了一幅完整的解牛图,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屠刀伸进皮肉里发出的声音没有不合上节拍的,可见庖丁的动作不仅熟练而且富有节奏,具有美感。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庖丁解牛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一技术一般的阶段(不懂规律)“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阶段二:技术高超的阶段(认识规律)“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阶段三:进入哲理的阶段(运用规律)“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
4、固然。”课文意旨探究一、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相似之处?庖丁的“解牛之道”:完全顺着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养生应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损害。相似之处:顺应自然虽然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所指不一样,但在后者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这种消极颓废的处世之道,不景气当然为今人所抛弃
5、,其实这不是庖丁经验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道家用此来宣扬其人生哲学。提示庖丁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解牛技艺高超的厨师,你认为他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有理想,有追求)。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认识规律目无全牛运用规律游刃有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庖丁解牛”对我们的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只有反复实践,不断
6、积累经验,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岁”“月”,名词做状语通假字:“向”:“盖”:“善”:词类活用:“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通“缮”通“盍”通“响”表示同意的应答词。通“缮”,修治,擦拭。一词多义:善:“善哉”“善刀而藏之”众,一般的(筋骨)交错聚结之处族:“族庖月更刀”“每至于族”“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介词:替、给)(动词:①解;②作为)(都是介词:因为)(都是介词:因为)“然”字的用法和意义奏刀騞然因其固然虽
7、然,每至于族怵然为戒(助词,象声词词尾)(……的样子,形容词词尾)(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古今异义:古:天然结构今:常指天然的道理古:本来的样子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虽然,每至于族”天理固然虽然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臣之所好者,道也。”“技经肯綮之未尝”“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判断句,“……者,……也。”“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
8、后置。特殊句式: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切中肯綮:积累文中成语: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