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19752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职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摘要:数学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中职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必须围绕中职教育教学目标,从转变中职数学思想观念着手,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只有这样屮职数学才会走出困境。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困境教法改革在普高热的冲击和传统升学心理的作用下,近几年中职生源越来越差。针对中职学生数学成绩较差,由学数学难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弱、惧怕学习数学、对数学不感兴趣等特点,笔者就此谈谈自己对中职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点滴看法,仅供参考。一、中职数学现状身处一线的数学教师普遍都有这样一种体会,中职数学
2、的教学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达:“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就此,笔者根据自己的一线工作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经过分析,发现中职学生存在着以下一些状况:(一)中职学生自卑心理较强,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前途不抱或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对学习有恐惧感。这种消极心理给他们接受教育造成障碍,尤其对数学产生厌恶和畏难情绪。具体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课后作业不交或迟交,造成恶性循坏,久而久之,就只能应付学习和考试,甚至完全放弃学习。(二)学习目的不明确,主动性差,依赖性强,导致学习无计划,无恒心,意志力薄弱,缺乏自制力。(三)基础知识和
3、基木技能较薄弱,理解接受能力存在-定的差距。由于种种原因所致,学生未能很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只能习惯性地死记硬背,苦记公式定理,呆套题型解法,数学学习停留在记忆模仿的认识水平上,缺乏主动深究、探索精神。二、中职数学教学方法探索(一)创设问题情景、巧妙引导、快乐参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一章中的“组合”一节内容时,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4位同学互相通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电话?这一下子就
4、将所有同学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有的同学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图示统计找答案、有的四人一组进行互相数数来找答案、有的甚至拿出手机进行现场实践找答案。重视动手实践活动,“寓教于做”,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融于学生的活动之中,让学生亲自去做,不但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尊重与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联系实践)开展教学工作。由于专业意识的驱使,学生往往急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使得他们以实用的眼光來看待知识,学习具有选
5、择性,数学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数学教学在内容上让学生获得学习专业知识所必需的数学知识,给学生学习专业课带来方便;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知道数学能为我们专业课服务。从根本上拉近与专业课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教学,学生慢慢地由害怕数学变得喜欢数学,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因而,提高了教学效杲。(三)数学基础教育必须做到低起点、重掌握、养习惯、勤补缺。1、“低起点,慢开头”。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实际,要选准起点,放慢进度,热情耐心,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基本上能懂、能会、能做,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2、重视讲练结合。
6、中职学生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在课堂上必须采取“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原则,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做到“教、学、做”合一,使之学有所用,循序渐进。3、严格要求。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对练习题,习题均要认真完成,仔细批改,严格订正。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热心做好补缺,补差工作。来自各个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差别较大,水平高低悬殊。因此,对差生必须要补课,缺什么补什么,个别补或集体补。总之,对差生既要热情关心,又要严格要求。若放弃差生,则大面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将会变成一句空话。(四)差异教学策略。中职的
7、学生学习成绩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智力上的差异不是造成大量数学后进生的主耍原因,关键是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存在着极为明显突山的差异。“差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分层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讲究的是在共同特点的基础上,重在对个别差异的补救与拓展,“差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的基本原则。它在教学的深度、进度上特别强调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着重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效果无不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期待,也渗透着老师的辛勤劳动。相信通
8、过努力,一定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