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25306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西门子PLC控制网络的配置策略与实际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门子PLC控制网络的配置策略与实际应用西门子PLC控制网络的配置策略与实际应用摘耍:西门子PLC在控制网络方面提供多种方案,对于自动化通讯任务的控制产生必要的辅助功能,经过西门子工业在网络产品的应用实例分析,对整个控制网络的配置策略做出详细的整理。本文着重阐述工程实践活动中系统控制方案的选择,利用系统拓扑结构资料作为补充,论述这类系统配置的主要特征,为口后类似的监控设计保留一些可以参考的意见和想法。关键词:自动化应用;通讯网络;配置策略;分析控制网络是建立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数字模拟通信和智能仪表技术基础上而形成的,是相对新颖的技术领域,它主耍是将过程控制系统向分散化和数字化形
2、式过渡,达到技术提升的要求。控制网络结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网络系统,与单纯提高信道利用率的普通局域网不同,它强调的是一种安全性、实用性和互联互操作功能。可编程序控制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故障率低等优势,因此在工业控制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则是利用对西门子PLC网络产品的细致拆解、分析,对其控制网络配置选择方法进行补充,并尝试凭借实践应用工程做出说明,促成控制网络方案的优化设计。1.西门子PLC控制网路的配置要求1.1.通讯能力西门子控制网络应该具备的网络通讯功能包括:S5兼容通讯、S7基本通讯、0P通讯和标准通讯等。具体形式如下:利用工业以太网技术和接收口优化PLC之间的通讯活动分
3、析,同时提供功能较为强大且便于操作的任务形式,单位任务的可利用数据量字节一般维持在64k以下;在S7CPU中相对集中的软件模块集成形式影响下,主要利用MPI网进行机能拓展,借助用户的编程信息调用SFC;OP、PG与PLC之间在进行编程、组态环节中,还具备人机交互的监控优势,这种通讯模式同样需耍工业以太网的支持;标准通讯则是经过不同出产厂家制造,同时具备不同类型系统产晶Z间的沟通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细节资料调查,包括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硬件配置情况、通讯接口的标准状态等内容,尽量保证通讯环境的适宜程度。1・2•通讯接口关于西门子PLC控制网络的接口连接方式包括PC通讯卡、模
4、块处理器、PLC主机编程接口等。PC通讯卡可以将PC设备连接到预设的网络环境中,但是其种类相对繁多,使用吋需要做好关于他们之间功能差异的区分,如CP5511设备不存在微处理器,因此可以将计算机连接到MPI网络上,实现后期T作的衔接;关于模块处理器的功能,主要是用在PLC侧的连接,这类模块具备良好的智能性,能口动将PLC连接到合理的网络屮,同时减少CPU的负担;S7系列屮主机自身的编程接口在控制网络中可以替代通讯接口而存在;另外,有些主机上不但拥有编程接口,同时提供了专用的通讯接口,用于连接分布式设备更加合理,既可以组态成为主站,也可以转换为从站形式。2.工程实际应用分析2.1.实
5、际案例某工厂电控系统中利用冷却床、切割机等机械设备实现牛产,其总体I/O数字控制点为1330DI/737DO,由于整个结构的控制点数量众多,传输的信息量比较复杂,整体框架也十分凌乱。因此,利用该类结构的运行状况和本文的控制网路配置策略进行对比研究,争取选取合理的方案,促成结构的优化改造。2.2•应用分析在设备的实际位置观察下,主要将整个控制系统拆解为5个PLC站,各站之间信息传输需要借助连锁控制技术才能方便后续工作的进展。在现场的数据链路层存在两种介质,分别为令牌总线和主-从式混合线路两种形态,在主站间进行口令的传递,这个过程中主站可以与从站进行适时地沟通;从站是不能发送口令的,
6、只能向所属主站接收和回复信息,因此这种拓扑结构是不足以满足自由数据传输的需求的。在优化网络设计吋,可以将5个站点都设置为主站,保证它们相互之间可以任意地进行数据通讯。而现实条件是,整个工艺流程比较漫长,各个主站与其设备分散性较大,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效果,各站点最好选取CPU315-2DP设备,将其作为主站并形成子网结构,利用ET200模块作为从站,进而直接控制现场的信号。该PLC网络系统的子网形式包括两个级别,任务分别是完成主站与其从站之间的通讯任务,PLC站之间以及与PC机的通讯。主站利用其自身的集成接口完成总线连接,并利用模块实现现场总线的互连;而另一方面,由于PLC站之间的
7、数据量相对不大,但其与PC机之间的通讯任务比较繁忙,所以在这类结构的设计上主要凭借多协议混合子网形式运行,这样令主站间进行FDL通讯,与PC机间实现FMS通讯,进而提高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在落实具体的监控任务过程中,应该考虑综合因素影响,确保控制网络方案的实用性和稳定性,包括站点Z间传输数据的格式和站点的数量安排,完善传输过程的效率标准,并对多种协议内容做好筛选,尽量减少经济和资源浪费。尤其是在投产运行活动开始之后,关于系统的合理改良和投资事宜应该做出科学的决策,已达到良好的应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