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810141
大小:118.4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7
《关于低碳环保生活倡议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低碳环保生活倡议书 让我们从我做起,珍惜地球资源,倡导低碳生活,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低碳环保生活倡议书,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出guo(.)。 家长朋友们: 地球气候变暖已日益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频繁发生的灾害性气候所引发的泥石流、暴风雨雪、不断上升的海平面、逐渐消逝的冰川、洪水、干旱……已经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面对同一片蓝天、身处同一个地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环境和拯救地球。为此,我们向家长朋友们发出“绿色环保从我做起”的倡议,倡导大家树立低碳理念,创造绿色家园。从现在开始请:
2、 1.照明用电 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单单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 2.低碳烹调法 尽量节约厨房里的能源。食用油在加热时产生致癌物,并造成油烟污染居室环境。减少煎炒烹炸的菜肴,多煮食蔬菜。不要把饭锅和水壶装得太满,否则煮沸后溢出汤水,既浪费能源,又容易扑灭灶火,引发燃气泄漏。调整火苗的燃烧范围,使其不超过锅底外缘,取得最佳加热效果。如果锅小火大的话,火苗烧在锅底四周只会白白消耗燃气。 3.节水妙招 淘米水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或者浇花。
3、 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洗起来既节水省时,又可少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 冲洗衣服时,可以加入少量肥皂粉,因为洗衣粉遇到肥皂会减少很多泡沫,既省水又节约清洗时间。 洗脸、洗手用小脸盆接住水,然后倒进大桶收集起来。 洗手、洗澡、洗衣、洗菜的水和较干净的洗碗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洗抹布、擦地板、冲马桶。 4.爱惜衣物之道 穿衣以大方、简洁、庄重为美,加少量的时尚即可。相比那些时尚的服饰,传统衣着的保鲜度和耐用性更好。外出时穿的正式服装和家居服分开,回家就换上宽松舒适的家居服,可以延长正装的寿命。
4、吃饭、走路时注意照管衣服,避免溅上油污和泥渍。做饭、干活时穿上围裙或劳动服,保护衣服不被损污。洗头、洗脸时,用毛巾遮护衣领,卷起袖子,避免衣服被水打湿。脱下来的衣服要折叠好,放在衣柜里或者挂进衣橱,不要在外面乱堆乱放,以免落上尘埃杂秽。晚上休息时换上睡衣,既整洁又不损坏衣服。 5.家用电器的节能使用 购买洗衣机、电视机或其他电器时,选择可靠的低耗节能产品。 电视、电脑不用时及时切断电源,既节约用电又防止插座短路引发火灾的隐患。不用时关掉饮水机的电源。保持冰箱处于无霜状态。 6.循环再利用 靠循环再利用的方法来减
5、少材料循环使用,可以减少生产新原料的数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纸和卡纸板等有机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一种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大部分是甲烷)。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原料,减少水污染。因此,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保护环境。 回收塑料及金属制品,一公斤铝的重新利用可以避免十一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尽量少消耗铝膜包装的利乐砖包装,以及其他一次性用品。 7.节能的健身方式 假如所住楼房的楼梯通风采光状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备,可
6、以每天做「爬梯运动」,在节电的同时,健身、健心、健性情一次完成。 手洗轻便的衣服,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以站桩的姿势在洗衣池前站定,既锻炼脚力,又可使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腰部和背部放松。双手同时搓洗衣服,节水节电的同时锻炼了手指灵活性和左右脑的协调能力。 8.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
7、、厨余垃圾等。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习惯和自觉性。 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我们一起行动吧! 全区广大家庭、妇女姐妹们: 全球气候日益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传染疾病肆意蔓延……已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更是我们每个家庭和每名妇女姐妹所肩负的责任。为此,莲都区妇联向全区广大家庭和妇女姐妹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是做低碳生活的引领者。广大家庭和妇女姐妹们要牢固树立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理念,大力宣传低碳生
8、活的重大意义,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踊跃担当节能减碳的志愿者,形成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和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养成低碳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