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769573
大小:2.27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11-17
《(使用)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9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20世纪初期,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成分)组成。蛋白质DNA染色体蛋白质和DNA,谁是遗传物质?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蛋白质和DNA的认识水平如何?②当时认为遗传物质是哪种物质?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20世纪30年代:对DNA的化学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本应认识到DNA在遗传中有重要作用,但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还是占主导地位。
2、20世纪20年代:对蛋白质的结构有较多的了解,认为其中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所以认为蛋白质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证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体外转化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S型菌落(光滑)R型菌落(粗糙)S型:菌落表面光滑,有多糖荚膜,使人患肺炎或小鼠得败血症,有毒性。R型:菌落表面粗糙,被免疫系统识别,没有荚膜,无毒性。肺炎双球菌1234步骤方法现象结论[过程探究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等R型活菌S型活菌加热杀死S型菌R型活细菌+S型死细菌活
3、死活R型活菌无毒S型活菌有毒加热杀死的S型菌无毒死体内有S型活细菌√√√1234步骤方法现象结论R型活菌S型活菌加热杀死S型菌R型活细菌+S型死细菌活死活R型活菌无毒S型活菌有毒加热杀死的S型菌无毒死体内有S型活细菌R型活细菌S型死细菌+S型活细菌(某种物质)存在“转化因子”[过程探究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等[知识建构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①对比A.B组的实验现象,这说明了什么?④什么使活R型细菌转变成活的S型细菌????由于体内有
4、活的S型细菌的作用。活的R型细菌变成了活的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使活的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过程探究1]格里菲思的实验:②D组小鼠为什么会死亡呢?③活的S型细菌如何出现??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实验设计]寻找转化因子: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多糖脂类蛋白质RNADN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但究竟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假如你是当时的科学家,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讨论:在证明DNA还是蛋白质或其他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必须将蛋白质、其他物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
5、地观察它们的作用,才能确定究竟谁是遗传物质。提出问题实验方案:2、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观察其后代是否有S型细菌出现.1、从活的S型细菌中分离,提取出各种成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DNA蛋白质和其他物质谁是遗传物质?作出假设:实施方案验证预测预期效果:DNA是遗传物质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转变成S型菌分析结论实验材料: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问题组S型活细菌蛋白质多糖脂质DNA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RRSRS①⑤④③②⑥RRRDNA+DNA酶2﹑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等科学家。
6、[过程探究2]寻觅“转化因子”?实验④⑤⑥能说明什么问题?如何使结论更可靠?艾弗里等科学家成功的原因?[过程探究2]艾弗里的实验分析:?只在④组中出现S型细菌,说明了什么?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知识建构2]DNA是转化因子。?有没有可能是DNA上仍沾有的0.02%蛋白质是转化因子呢??有没有比细菌更为简单的实验材料?(1)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蛋白质外壳DNA小资料: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T2噬菌体侵染细
7、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的繁殖.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动画侵入别的细菌注入合成组装释放吸附侵入合成组装释放吸附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DNA?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在T2噬菌体的化学分析中,对蛋白质和DNA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硫仅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1.用哪些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提示:DNA有,但多
8、数蛋白质没有的元素是哪种?只有蛋白质有,而DNA没有的元素又是哪种?用35S标记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部分噬菌体的DNA。怎样用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1.用分别放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2.用噬菌体分别侵染上述细菌3.制备分离只含35S或只含32P的噬菌体2)实验方法步骤:(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细菌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