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中国“低碳之路”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中国“低碳之路”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ID:456970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4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中国“低碳之路”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中国“低碳之路”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中国“低碳之路”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中国“低碳之路”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中国“低碳之路”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中国“低碳之路”的影响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针对目前后《京都议定书》谈判举步维艰的背景以及CDM项目的机遇期稍纵即逝的现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探索和建设本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我国建设低碳经济,走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出我国排污许可证等制度的不足,阐述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内涵,借鉴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可行性等问题,同时指出碳排放交易机制对我国“低碳之路”的影响因素,找到中国参与全球“碳排放交易”,走中国

2、特色“低碳之路”的途径。2.国内外研究现状总所周知,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京都议定书》下建立的三种国际合作减排机制,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中国要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之路”,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势在必行。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对碳排放交易市场和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研究,StefanWeishaar(2000)等认为在在静态封闭经济体下,只有拍卖才能解决碳排放权定价、获得分配效率和一般均衡。但是在存在勾结与价格

3、异常下跌时,以上目的的达到就依赖于有效的碳排放权交易次级市场。此外,在动态开放经济体下,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引入提高了经营者的生产成本。此外,在存在赔偿机制的情况下,拍卖的方式会给经营者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从环境角度来看会产生最不好的后果。FrankJotzo·JohnC.V.Pezzey(2007)等认为对未来经济发展路径与排放量的增长的不确定性对于总量控制和排放权交易对碳排放控制的效率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因为达成原定减排目标的成本时不确定的。在这种不确定性存在的条件下,确定一种最优的排放强度目标可以使得碳排放权的交易更加有效,同时从环境角度来说可

4、以更有效的减轻碳排放的不良后果。当然国内学者对于此问题的探讨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各自独到的见解。关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研究,于天飞(2007)认为碳排放权交易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基于配额的交易,即买家在“限量与贸易”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譬如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3或者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下的欧盟配额(EUAs)。另一类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买主向可证实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最典型的此类交易为京都议定书中CDM以及联合履行机制下分别产生核证减排量和减排单位(ERUs)。陈程(2007)

5、中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居美国之后的世界次席,成为减排量潜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每年可减排1-2亿吨二氧化碳,为全球提供50%以上的CDM项目。目前中国在CDM方面正逐步发展起来,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项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中。任捷(2009)认为可以将温室气体的减排和经济发展统一起来,按照“限额交易”和补偿交易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建立配额交易市场。程会强、李新(2009)认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建成,但还很不完善: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政府监督管理碳排放力度不足,碳排放源难于监

6、测等问题;从微观经济角度看存在碳排放权交易定价不合理、排污收费标准较低、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关于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研究,曾鸣(2010)分别从基于目的和基于配额的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来分析国际碳排放交易的现状,得出基于项目的碳排放交易占比超过整个交易量的90%,配额交易的源头是排放贸易机制,该机制主要用于发达国家之间的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合作,目前已形成国际碳排放配额交易体系。李蜚,李璐,王经东(2010)通过借鉴国外碳排放交易的成功经验,并以产权理论和市场理论为基础,提出建立我国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想。通过“总量控制—许可证—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路线,

7、对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为我国在国际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提供制度基础。冷罗生(2009)认为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具有可行性。理由主要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态度积极、务实;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潜力巨大;已具备了构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基础;拥有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践经验;已成立了与碳排放权相关的交易所等等。饶蕾,曾驰,张发林(2008)等通过对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建立与运作模式的研究,得出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启示。综上所述,碳排放交易机制及其对中国“低碳”之路的影响具有多重性,仅从单方面进行研究,

8、还远远不够,还有待进一步的扩展和研究。3.参考文献[1]孙法柏,李晓芬.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比较与借鉴[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