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外直接投资对宁波产业结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对外直接投资对宁波产业结构影响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生产要素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各类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并逐渐消除各种壁垒和阻碍,最终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性和依存性不断增强。根据宁波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2010年1-9月宁波市对外直接投资综合情况分析数据显示,境外企业(机构)家数本年累计数量在历年基础上增加了12.8%。进入21世纪,跨国投资浪潮的蓬勃发展,国际直接投资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产业结构调整可以通过国际间资源的转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来实现,
2、MarkHiley(1999)指出FDI帮助日本衰退纺织业向外转移,同时又促进生产要素从纺织业转移到新的产业中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加入WTO,我国经济更是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伴随着经济腾飞的正是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宁波亦是如此。董蓉蓉,崔岩和臧新(2006)实证比较了日韩对华投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经济的关系和影响的异同点,结论表明影响均具有正向性,是双赢而不是威胁性。可见,FDI对投资国的产业调整升级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宁波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态势良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同时,宁波对外直接投资对宁波产业结构调整起到至关重要的重要,影响着宁
3、波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因此,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调整宁波产业结构,成为近些年政府和经济学界致力研究的一个课题。针对宁波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详细研究宁波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战略。探讨应该如何合理规划宁波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对宁波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2.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发达国家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以日本6大产业为例研究了日本失去相对优势的产业的资本回报率与这些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如果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下降,为了保证资本回报率,此类产业就会在境
4、外相同产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从而优化国内的产业结构(KazuoOgawa、ChungH.Lee,1995)。另一些学者认为FDI流出对日本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Blomstrom、Konan、Lipsey,2000)。也有学者指出FDI5帮助日本衰退纺织业向外转移,同时又促进生产要素从纺织业转移到新的产业中去(MarkHiley,1999)。对外直接投资调整了香港制造业的结构,直接影响了产业集聚,并通过集聚间接影响了生产力(Tuan、Ng,2004)。通过研究爱尔兰的数据也发现,跨国公司会从母国国内市场上获得一些中间投入品,导致国内产业结构的改变和促进当
5、地企业的发展(Barrios、Gorg、Strob,2000)。在多数研究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母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一些学者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一定优化母国的产业结构,甚至会有不利的影响(Ng、Slaughte,2004)。(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相关研究以理论总结为主,从竞争力角度研究发现,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利用比较优势实现国内产业的优化与优化(李优树、杨环,2003);通过更全面地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有明显的正负两方面效应(汪琦,2004);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家产业政策结合起来,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促进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
6、(胡曼,2005)。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在实证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研究,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角度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如汪琦,2004;秦淑芬,2001;陈晓莉,2006;郭志仪、郑钢2007);在针对双向研究中,有些学者实证比较了日韩对华投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经济的关系和影响的异同点,结论表明影响均具有正向性,是双赢而不是威胁性(董蓉蓉、崔岩、臧新,2006)。可见,FDI对投资国的产业调整升级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在研究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发现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是其对外直接投资出现总体下滑的原因,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崔
7、岩、臧新2006);在研究FDI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中,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第二产业结构正相关,与第一、三产业无关,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能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结论(范欢欢、王相宁,2006);在研究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间关系时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服务业产业结构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他们也仅仅是理论上的推导,并没有进行该方面的实证检验或数理论证(董佺、杨清、曹宗平,2008)。(3)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