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46629
大小:51.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1)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1)人教版●从容说课《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无端受屈、含冤入狱的苏轼,在“乌台诗案”结束后不久,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所幸的是黄州地方官吏钦慕他的为人和俊才,非但不加管束,还常常任他在管区内纵情游山观水,而情豪兴逸的苏东坡则每游一地必有诗文纪盛。《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就是这一时期留下来的不朽名篇。宋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长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凄怆的洞箫声扣舷
2、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短暂的慨叹,文章也就由此由情入理,从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似一剂解脱“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终于“喜而笑”。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联系起
3、来,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是学习的重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是理解上的难点。通过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的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糅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另外也须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意境之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诵读要领,熟读并背诵全文。2.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句子,如“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渺渺兮予怀”等句子。3.积累文中有生命力的四字短语,如清风徐来、白露横江、
4、如泣如诉、月明星稀、一叶扁舟、沧海一粟等。能力目标1.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议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2.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3.体会本文用语巧妙、极富哲理的语言特点。德育目标体会作者遇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理解文中所含的人生态度和语言的哲理意义。2.学习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3.把握文章主旨,背诵全文。●教学难点1.体会苏轼的宇宙观和人生观。2.学习本文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特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比较法。通过比较鉴别相似的文章、相关的文章,更好地理解本文的思想
5、内容。3.讨论法。讨论法既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又可在讨论中辨析疑难问题。●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2.掌握诵读要领。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感情思路。[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学过一首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它那气势雄浑、磅礴浩荡、气吞天下之势还依然回荡在我们脑际,(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背起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题材相同的精美散文,感受他的豁达的情怀,领略他散文的独特魅力。二、解题多媒体显示:1.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少时即博通经史,
6、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被贬官,先后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御史李定等摘其托讽诗中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讥朝廷,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徽宗即位(1100)赦还。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是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开词中豪放一派,对后代有深远影响。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因而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2.文体介绍及写
7、作背景(1)赋:一种富有文采韵节,散文与诗歌结合,可以咏物写志抒情的文体。(2)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任团练副使。三年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也叫赤鼻矶),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山名,一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一般认为孙、刘在此破曹操。一在今湖北黄冈,即苏轼游览处。有人认为苏轼把黄冈赤壁误作孙、刘破曹处,其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