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选文本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鲁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选文本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鲁教版必修4

ID:45540356

大小:48.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选文本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鲁教版必修4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选文本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鲁教版必修4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选文本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鲁教版必修4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选文本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鲁教版必修4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选文本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鲁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自选文本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鲁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1、理解“空灵”与“充实”的含义,熟悉一种艺术欣赏的境界。2、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教学重点】研读文本,以作者所举古今中外讲空灵与充实的名句为认知基础,进而理解作者的审美观。【教学难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我们独特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重视直观把握、领悟和体验,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追求万物与我同一的艺术境界,在审美效果上是一种朦胧幽远的美,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韵外之韵;这种审美

2、观不但关注人与自然相互交流,更关注人的心灵有所寄托。而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宗先生在作品中把这种美学追求作了诗意的阐释。诗人型的学者宗白华,把对生命的赞美,对人生的沉思都结集在美学殿堂里,他把自然作为艺术化的自然,把人生作为一种艺术化的人生,“通过对古代诗文、音乐、绘画以至个体人格风范的诠释,提出一种审美化个体自由人生的范本”。二、作者简介  宗白华(1897~1986),原名之木魁,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1916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同》月刊

3、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时,他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宗白华于1986年12月20开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4、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艺术审美观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宗先生这样一位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的生命哲学和情理交融的审美观,《论文艺的宅灵与充实》即选自《美学散步》。 宗先生并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我们漂泊无定的心灵需要精神的家园栖息,需要用艺术人生来丰富日渐萎缩的心灵,需要在艺术的“空灵”中寻找一一种生命的“充实”。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要仅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还应美育精神,丰富性灵。三、文题背景1920年5月,宗白华赴德国求学,在

5、法兰克福哲学系注册。1921年春,转到柏林大学,师从著名的美学家德索教授学习美学。在这里.宗白华的美学体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回国后开设课程包括“美学”“艺术论”“历史哲学”等。抗战期间,除教学外,便是潜心著述,研究中国艺术,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幽思壮采.有着难以遏止的热情。在他的美学研究过程中,《流云小诗》《美学散步》等名著诞生。令无数后人“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 四、质疑探究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说:“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请结合文本讨论文艺作品中“空灵”与“充实”的对立统一关系。1、什么是空灵?(讨论) 用宗先生的话

6、来解释空灵,就是超越现实功利考虑,以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不沾滞于物的自由精神”静观万物,使万物都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如果再直观一步来理解,“空”是指一种纯净的可以进行审美静观的形象氛围;“灵”是指灵气、生气的自由往来。“空”与“灵”结合在一起,便是指在纯净、虚静、空荡的气氛中时时透露出生命灵气的那种艺术境界。空灵是“空”而不“虚”,有生命的灵气充溢丰盈。空灵起于“静照”,而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这时便会“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用空明的诗心去关照万物,则万物皆染人的性灵,成为诗化的审美态度。其

7、实空灵的审美观点并非起于宗先生的认识,而是华夏审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要究其哲学源头,当是受道家和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道家老严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意思足说只有排除各种干扰,清除各种杂念,使心灵处于虚静状态,才能体悟到道的奥妙,把握到万物运动的规律,禅宗认为一切皆从心生。禅宗“心”说认为,心足一切事物和现象赖以存在的根本条件,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本源所在。这两种哲学观点都表明传统审美和艺术创造首先从主体审美心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出发,然后从中得到美的熏陶,一切美的光皆是来自心灵,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产生美的光芒,足以“与我

8、心有戚戚焉”。在艺术空灵的世界里,我们不足常听到远处传来的古刹晚钟和甲沙落雁的扑翅声?不是常看到如在眼前的江天暮云倒映在落照里?不是又常能感到潇湘夜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