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38228
大小:3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4
《企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一、技术管理的内容 技术管理的内容主要有10个方面: (1)施工图与资料管理。 (2)方案的编制与审批的管理。 (3)图纸会审。 (4)设计变更与洽商管理。 (5)深化设计管理。 (6)测量管理。 (7)试验管理。 (8)现场技术、质量问题处理。 (9)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 (10)协调、指导参施分包单位的技术管理。 围绕上述10个方面工作,技术管理的另一项任务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协调。 (1)做好外部协调,主要是设计、业主、监理三方面的业务沟通与协调。 (2)做好相关职能部室的配合协调。 (3)做好分包单位的技术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 二、技术管理机构的设置
2、 根据工程特点、规模、专业内容、设计到位情况,总承包的技术管理机构设置,实行动态调整,分阶段配齐。特大型工程量很大,加剧了工程的复杂性,因此,人员的配置也应得到加强。此外,人员配置要与业主的管理模式相协调,避免发生甲、乙双方管理渠道的埂阻。 依据特大型工程总承包技术管理的内容和根据工程性质发生的管理特点及其利弊关系,确定技术管理机构的设置如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一、技术管理的内容 技术管理的内容主要有10个方面: (1)施工图与资料管理。 (2)方案的编制与审批的管理。 (3)图纸会审。 (4)设计变更与洽商管理。 (5)深化设计管理。 (6)测量管理。 (7)试验管理。 (8
3、)现场技术、质量问题处理。 (9)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 (10)协调、指导参施分包单位的技术管理。 围绕上述10个方面工作,技术管理的另一项任务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协调。 (1)做好外部协调,主要是设计、业主、监理三方面的业务沟通与协调。 (2)做好相关职能部室的配合协调。 (3)做好分包单位的技术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 二、技术管理机构的设置 根据工程特点、规模、专业内容、设计到位情况,总承包的技术管理机构设置,实行动态调整,分阶段配齐。特大型工程量很大,加剧了工程的复杂性,因此,人员的配置也应得到加强。此外,人员配置要与业主的管理模式相协调,避免发生甲、乙双方管理渠道的埂
4、阻。 依据特大型工程总承包技术管理的内容和根据工程性质发生的管理特点及其利弊关系,确定技术管理机构的设置如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一、技术管理的内容 技术管理的内容主要有10个方面: (1)施工图与资料管理。 (2)方案的编制与审批的管理。 (3)图纸会审。 (4)设计变更与洽商管理。 (5)深化设计管理。 (6)测量管理。 (7)试验管理。 (8)现场技术、质量问题处理。 (9)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 (10)协调、指导参施分包单位的技术管理。 围绕上述10个方面工作,技术管理的另一项任务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协调。 (1)做好外部协调,主要是设计、业主、监理三方面的业务沟通与协
5、调。 (2)做好相关职能部室的配合协调。 (3)做好分包单位的技术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 二、技术管理机构的设置 根据工程特点、规模、专业内容、设计到位情况,总承包的技术管理机构设置,实行动态调整,分阶段配齐。特大型工程量很大,加剧了工程的复杂性,因此,人员的配置也应得到加强。此外,人员配置要与业主的管理模式相协调,避免发生甲、乙双方管理渠道的埂阻。 依据特大型工程总承包技术管理的内容和根据工程性质发生的管理特点及其利弊关系,确定技术管理机构的设置如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一、技术管理的内容 技术管理的内容主要有10个方面: (1)施工图与资料管理。 (2)方案的编制与审批的管理。
6、 (3)图纸会审。 (4)设计变更与洽商管理。 (5)深化设计管理。 (6)测量管理。 (7)试验管理。 (8)现场技术、质量问题处理。 (9)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 (10)协调、指导参施分包单位的技术管理。 围绕上述10个方面工作,技术管理的另一项任务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协调。 (1)做好外部协调,主要是设计、业主、监理三方面的业务沟通与协调。 (2)做好相关职能部室的配合协调。 (3)做好分包单位的技术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 二、技术管理机构的设置 根据工程特点、规模、专业内容、设计到位情况,总承包的技术管理机构设置,实行动态调整,分阶段配齐。特大型工程量很大,加剧了工程
7、的复杂性,因此,人员的配置也应得到加强。此外,人员配置要与业主的管理模式相协调,避免发生甲、乙双方管理渠道的埂阻。 依据特大型工程总承包技术管理的内容和根据工程性质发生的管理特点及其利弊关系,确定技术管理机构的设置如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一、技术管理的内容 技术管理的内容主要有10个方面: (1)施工图与资料管理。 (2)方案的编制与审批的管理。 (3)图纸会审。 (4)设计变更与洽商管理。 (5)深化设计管理。 (6)测量管理。 (7)试验管理。 (8)现场技术、质量问题处理。 (9)新技术、新材料推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