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ID:45482211

大小:285.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1.(xx·广东广州一模·12)右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耕犁构造定型B.耕作技术日趋完善C.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D.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解析】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与题干东汉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可知东汉时期耕作技术日趋完善,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

2、制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东汉”时间信息不符,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土地私有制问题,故C项错误;由材料“山东出土”可知是中国北方地区的耕作技术,故D项错误。【答案】B2.(xx·广东韶关一模·12)有学者认为,“China”来源于“Cina”(支那),“支那”一词语音,出自荆楚,其人文含义凸显了水田稻作农业。该观点强调“China”得名于()A.经济生活形态B.秦帝国的建立C.制瓷业的发展D.经济重心南移【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解析】学者认为,“支那”出自荆楚,即长江中游湖北一带,凸显了水田稻作农业,强调了农耕经济的

3、重要性,故A项正确;秦灭了六国之后,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与题目无关,故B项错误;制瓷业是另外一种对“China”的解释,强调的是手工业而非农业,故C项错误;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发生于魏晋、安史之乱后、两宋时期,指南方的经济产量和地位超越了北方,与题干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3.(xx·广东茂名一模·13)学者黄正建著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A.“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B.“主食用谷物仍以粟、麦、稻为主”C.“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D.“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

4、工商市镇”【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是在明朝,故A项错误;主食以粟、麦、稻为主符合唐代的饮食事实,故B项正确;唐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商民不可能混居,建筑也不可能侵占街道,故C项错误;“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发生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B4.(xx·广东广州二模·12)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

5、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向崩溃而不是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逐渐取代以前的集体劳作,“家”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社会政局动荡是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方面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是经济变化和政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5.(xx·广东深圳一模·14)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

6、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其根源在于()A.君主专制的强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闭关锁国的政策D.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解析】君主专制的强化与城市人口数量没有变化,城市化陷入停滞不存在根本联系,故A项错误;明初到清末中国依然处于封建社会,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从而使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人口迅速增加,故B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城市化停滞无根本联系,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是禁锢了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

7、案】B6.(xx·广东清远一模·12)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这段铭文反映出()A.井田制的盛行B.西周中期土地可以合法交换C.西周社会商品经济的水平高D.西周中期已经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西周土地交换【解析】井田制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铭文记载了西周中期,一个贵族用玉璋与另一个贵族换土地的事实,且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说明当时土地可以交换,故B项正确;土地交换的

8、一个特例,不能够说明整个西周社会商品经济水平高,此种表述以偏概全,故C项错误;青铜器铭文记载贵族间的土地交换,有政府部门监督,不属于僭越礼制,故D项错误。【答案】B7.(xx·广东佛山二模·13)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