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二)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二)

ID:45457508

大小:9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二)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二)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二)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二)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二)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24.下列选项中,通过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A.西汉设置刺史B.西汉设中外朝制度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D.清朝设军机处25.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26.《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百

2、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27.钱大听说:“《春秋》,褒善贬恶之书也,其褒贬奈何?直书其事,使人之善恶无所隐而已矣。”这是通常所讲的“春秋笔法”的重要含义之一。这种笔法A.是受知识匮乏所限造成的B.是顺应品评人物的需要C.具有强烈的道德教化色彩D.以揭露丑恶行为为要旨28.意大利音乐家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他的观点属于A.人文主义B.启蒙思想C.宗教改革D.重商主义29.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

3、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材料主要强调洋务运动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B.因阶级局限无法突破传统惯性C.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成效甚微D.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30.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31.如下图10出自中国古代一本劝人

4、行善的通俗书籍。图片右上方的文字为:“宋程一德,粗识字义,孜孜欲人为善,每遇嘉言懿行,不分三教,捐资刊布(刻版印行),冀人警醒。一夕,梦帝君告曰‘汝能广行三教,所刻俱录报天庭矣。’自是,三教典籍不学而晓,子孙悉俊拔,多少年高第。”从材料中,你能得到的信息包括①雕版印刷技术更加成熟②三教合流③三教典籍成为科举内容④文人画盛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3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万民法的形成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D古

5、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C.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D.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34.G20杭州峰会于xx9月4—5日成功举办,G20暨二十国集团成立于xx年,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本次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的建立及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哪种趋势A.经济全球化B.政治多极化C.区域集团化D.不结盟35.阅读材料上图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C.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D.从国民经济

6、调整到“文革”发动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的竞争环境,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自汉魏之际开始,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唐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很多例证,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面对金兵的南下,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等抗金武装表现突出。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这可看作是加强国家认同的一种举措。——摘编自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

7、国家认同》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后来,同盟会在政纲中又阐述了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庄严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随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中也承认:“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位共和立宪国体”。这表达出满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