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

ID:45452922

大小:7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选择题(每题2分,30道题,共计60分)1、樊树志说:“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表明分封制(  )A.分土分民B.维系亲情C.家国情怀D.贵族专权2、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  )。A.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B.宗法制有效运行必须依赖于礼乐制度C.宗

2、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D.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3、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这一改革有助于(  )A.加强中央集权B.提高决策效率C.加强宰相权力D.规范政务运作4、明中后期,内阁阁臣在选定上先由六部会同九卿、科道官员推举若干候选人,再由皇帝向上天焚香祭拜后选出最终人选,具体方法是将候选人的名字书写在纸上,然后将纸折起放入金瓶中,再举匙拈之,最先拈出者即被定为阁臣。关于上述选

3、定方式,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保障了阁臣的行政能力B.体现皇权至上的原则C.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D.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5、宋朝时人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张载也说:“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此现象表明,在宋代(  )A.社会变革助推社会阶层流动B.贵族政治遭到了毁灭性打击C.从政不问出身成为社会共识D.科举制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6、有人将《十二铜表法》条文归纳为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三是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这一归纳旨在说明《十二铜表

4、法》(  )A.体现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B.维护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C.蕴含了人人平等的近代民主观D.协调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7、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立公民陪审法庭,陪审法庭不仅参与审判还接受上诉案件,每一名公民都拥有上诉的权利;各等级的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陪审员,审案时通过陪审员投票作出判决。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改变贵族垄断司法审判的局面B.通过民主审理确保司法的公正C.保障所有雅典居民的司法权利D.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8、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

5、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D.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9、在德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互相背离的两种趋势。一种是狂热追逐军国主义和权威崇拜的保守的德意志,另一种是积极倡导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自由的德意志。双方力量对比消长决定着德意志民主化的进程。这体现了(  )A.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B.工业革命保障政治发展C.政治民主化的

6、艰巨性D.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10、洪仁玕《资政新篇》建议:“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于是一念之善,一念之恶,难逃人心公议矣。”这反映了(  )A.通过舆论强化对官员的监督B.允许民间新闻出版的自由C.开创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先河D.体现分权制衡的民主思想11、治外法权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一,而在道光时代人的目光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形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7、(   )A.列强意图加强控制中国      B.中国日益卷人资本主义市场C.中西方法律观念的差异      D.国人普遍缺乏国家主权的观念12、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实现瓜分中国的美梦与阴谋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3、《每周评论》

8、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件(  )。A.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推翻了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4、记录片《大决战》挖掘出1000余小时由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