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无答案)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随着人口激增、生活需求的提高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根据材料回答1~3题:1.有关世界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类生存问题B.当今世界工业的迅猛发展,是导致世界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C.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当今环境问题正从局部的地域性走向全球性2.有关追求经济
2、增长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应考虑到环境对社会付出的代价B.环境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中解决C.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和发展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D.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3.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矛盾尖锐 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某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及分类试点,近百个居
3、住区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及分类示范居住区创建活动,目标如图。据此回答4~5题:4.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和扩散,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B.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有效面积缩减,调蓄能力降低C.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D.医院废弃物若已经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5.分类示范居住区创建,其好处是( )①使一部分资源得以再生 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③减少了垃圾占用人类的生活空间 ④便于宿舍楼区的合理
4、布局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回答6~8题:6.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7.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8.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
5、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xx年达到2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多达l亿人。根据上述材料,回答9~10题:9.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地开垦荒地B.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C.气候变化D.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10.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方法是( )A.减少浪费和污染B.加强海水淡化C.发展生态农业D.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分析下表中内容,回答11~13题。社会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
6、赖性强中弱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小中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简单中等多样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中高11.分析表格中自然资源利用范围和规模、利用方式、利用效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增多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C.资源的不断变化D.社会的不断更替12.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文明阶段以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为标志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C.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13.下列不属于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呈现的特点的是( )A.利用
7、方式的多样化B.土地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C.非农业用地的质量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来衡量的D.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将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的范畴。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据图文材料回答14~15题。(注:①物理及化学作用,②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如次生盐渍化)14.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8、)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15.有关我国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