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63929
大小:1.24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考情透析指明方向考点考情详查命题规律1.联系及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xx年T30单选xx年T28单选xx年T23单选xx年T32单选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xx年T27单选xx年T34(2)简析xx年T33单选xx年T27单选3.系统优化的方法,1.从内容上看,近几年高考高频考点有: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课考查形式仍以选择题为主,联系的客观性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偶
2、有主观题。难度中等。3.预测及指导:建议多关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等题材,培养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整合夯基固本思维导图考点1 联系及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知识梳理1.所谓联系,就是事物________________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________联系和________联系。3.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________的有机整体。4.联系________。联
3、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即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5.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我们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________
4、________为转移。6.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________________。易错归纳1.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要注意,不能写成与其他一切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这与联系的客观性并不冲突。4.无论是自在事物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重难点突破】1.(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5、、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不能只注重事物之间而不重视事物内部的联系。(2)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要特别注重三个任何:一是,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联系。二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三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只有第一个任何是对的。后两个任何是错误的,因为它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2.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何理解。记住:有联系不否认,没有联系不强加。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6、建立新的具体联系。4.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为什么是客观的:一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二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三是人为事物联系建立后的结果不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联系的多样性与联系的条件是相通的,由于不同的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各不相同,才构成了事物之间的不同的联系。6.联系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
7、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7.规律的客观性与联系的客观性区别从含义而言,规律就是一个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限制语:规律的客观性属于唯物论内容,联系的客观性属于辩证法内容。8.联系多样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及矛盾特殊性区别从限制语上看:联系多样性属于辩证法联系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唯物论的观点,矛盾特殊性属于辩证法矛盾的观点。从侧重角度看:联系多样性强调随着联系的变化而变化,即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8、求是,侧重于从事物的固有属性出发。矛盾的特殊性侧重于,从事物间的区别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典例精讲·1.(xx·全国新课标卷Ⅱ)“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