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最新精编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复习图形与几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复习图形与几何教材第106、第107页的第17~22题。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2.面积的认识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多媒体课件。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本册书的第三个板块“图形与几何”,这些内容是我们以后学习有趣的立体图形的基础,首先我们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面积的认识、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2、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老师板书:图形与几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老师: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呢?学生: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如果图形的边长是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厘米,如果图形的边长是用分米作单位,那么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分米,如果图形的边长是用米作单位的,那么面积单位就是平方米。老师: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都是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3、多少呢?学生: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老师:很好,那么大家还记得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吗?学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老师:同学们把我们这个板块的学过的内容都说出来了,真了不起!那么大家会不会应用呢?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6、第107页的第17~22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回忆、总结、运用知识的过程,巩固和加强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关于这部分内容,咱们的教材到这就
4、快要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只要你们努力,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1.填空题。(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 )。(2)用( )条长( )厘米的线段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3)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2.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2)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3)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5平
5、方厘米。( )3.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如图,把长方形纸沿虚线剪成两块,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两块的面积不相等 B.两块的周长相等C.两块的面积相等D.两块的周长不相等(2)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下的图形,周长最长的是( ),面积最大的是( )。A. B. C. D.(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B.用同样长的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C.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D.两个图形
6、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也一定相等4.张奶奶家有一块正方形菜地,一面靠墙(如图所示)。把这块菜地围上木栅栏,靠墙一面不围,围后量得木栅栏一共长48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用52平方分米的布做每块500平方厘米的手帕,最多可以做多少块?1.小玲用一张面积大约是48平方厘米的卡片量备课本的封面,沿着长边一排摆了6张,沿着宽边一排摆了4张,备课本封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根据示意图求面积。课堂作业新设计1.(1)80平方厘米(2)4 6(3)162.(1)✕ (2)✕ (3)?3.(1)A、B(2)A C
7、(3)B4.48÷3=16(米) 16×16=256(平方米)5.500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52÷5=10(块)……2(平方分米)最多可以做10块。思维训练1.6×4=24(张) 48×24=1152(平方厘米)2.草坪面积:24×24=576(平方米)篮球场面积:28×15=420(平方米)图形与几何面积单位: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1.通过回忆、总结、运用知识
8、的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认识,在运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内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2.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