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49973
大小:42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08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右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辐射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地区间的冷热不均B.地转偏向力C.水平气压差D.水平气压梯度力4.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
2、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①火星和地球都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 A.引起滑坡 B.动植物数量减少 C.产生“磁暴”现象 D.有利于无线电短波通讯6.如图,四个平行箭头中指向东方的是()A.①B.②C.③D.④7.当伦敦大本钟敲响新年钟声的时刻,地球上进入新的一年的地区范围
3、是()A、占世界三分之二的地方B、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地方C、占世界一半地方D、全球都进入新的一年8.一般来说,在北京人们8点上班,在乌鲁木齐人们10点上班,这是因为A北京对工作时间的要求比乌鲁木齐长B北京比乌鲁木齐天亮得早C北京时间比乌鲁木齐早2个小时D北京在乌鲁木齐的西边9.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运动状况是A.位于赤道以北并向北运动B.位于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C.位于南回归线上并向北运动D.位于北回归线上并向南运动10.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这次地
4、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A.地壳中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11.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12.地区间的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A.下沉运动B.上升运动C.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D.水平运动气压/百帕13.右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②b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面摩擦力③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④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
5、向力A.②③ B.①③C.①④ D.③④ 乙14.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冷性气流B.甲点位于30°N附近C.乙点位于30°ND.②盛行西南风15.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ABCD16.下列地区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是A.欧洲西部B.北美东部C.亚洲东部D.澳大利亚东部17.有关冷锋的叙述,正确的是A.冷锋过境时,常出现晴朗天气B.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下降,天气晴朗C.冷锋过境时,多为连续性降水D.冷锋过
6、境后,气温和气压下降,天气转晴18.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天气的是A.①B.②C.③D.④19.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增加将会产生的后果是①海平面上升 ②温带草原地区气候变干 ③腐蚀建筑物 ④皮肤癌发病率上升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0.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①大气水②浅层地下水③河流水④淡水湖泊水⑤冰川水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⑤2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A.南方多北方少,西部多东部少B.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C.夏秋多冬春少,
7、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D.山地多平原少,内陆多沿海少22.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影响其流量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湖泊水C.气温D.地下水23.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A.太阳辐射B.重力C.大气运动D.水的三相变化24.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跨流域调水能够直接对其产生某些影响的是A.水汽输送B.海水蒸发C.植物蒸腾D.地表径流25.下列地理现象中,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A.断块山地B.背斜成山C.火山地震 D.沧海桑田26.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④B.②
8、③C.①③D.②④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27~28题。 27.A、B两点的气压状况正确的是A.A是高气压,B是低气压B.A是低气压,B是高气压C.A、B都是高气压D.A、B都是低气压28.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29~30题。29.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