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第七讲+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ID:44961485

大小:26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06

第七讲+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_第1页
第七讲+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_第2页
第七讲+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_第3页
第七讲+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_第4页
第七讲+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讲+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讲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一、形象学定义:是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诸如“晚清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战后日本文学中的美国形象”。1、定义二.形象学的研究内容:1、注视者,即形象塑造者一方。影响注视者构建他者形象的几个因素:注视者与他者相遇时的先见、身份、时间2、他者并不仅仅指涉人物形象,异国肖像(包括异国绘画、瓷器、挂毯等)、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等,就都可以纳入比较文学形象学他者的研究范围。异国作为他者形象,不仅是形象的塑造者制作出来的,也是被形塑者自我化了的。他者形象从来都不是他者现实的客观呈现,其作为形象本身则始终

2、具有浓烈的意识形态或乌托邦色彩。形塑者或因迷恋他者而极力美化他者,或是厌恶他者而竭力丑化或妖魔化他者。凡形塑者按照其本社会的模式,使用本社会话语重塑的异国形象,注定是意识形态化的形象。3、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二者之间大致构成狂热、憎恶和亲善三种特异的关系。第一种关系形态:狂热。在这种关系形态中,形塑者将他者置于崇高的地位,对其表现出极度的仰慕、倾心和迷恋,趋向于将他者的形象塑造成人间天堂或世外桃园,使之具有浓重的乌托邦幻象色彩。与此同时,贬抑、否定本土文化、价值及生活方式,并将其呈现为否定性的形象。第二种:憎恶。走向了第一种态度的

3、反面,将异族文化视为低下的,从而对其产生不屑之情。与他者构成显明的敌对关系。在这种敌对的关系形态中,形塑者一方面将本土文化置于中心地位,赋予其无比的优越性,将自身的价值正向化,使之以美好的幻象形式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则极力丑化、妖魔化他者,使其形象具有显而易见的漫画化特征。第三种态度是亲善的。异族文化进入到注视者的视野之中,被看作是正面的,与本国文化并驾齐驱、各有优点,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塑者与他者构成一种平等亲和的关系。在此种关系形态中,他者和形塑者都呈现为正面形象。三、西方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1.哲人王(philo

4、sopherking)通过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研究,西方人发现中国有一位伟大的哲人———孔子,是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创立了一个开明的君主政体。四书五经赋予中国皇帝以贤明、旷达,使他们用知识、用爱而不是用暴力来治理国家和人民,于是一个西方关于中国的正面套话“哲人王”便诞生了,并成为西方“中国热”的一个重要方面。2.中国佬约翰(JohnChinaman)西方人对中国的美好印象到了19世纪来了一个大逆转,中国由开明、富饶、发展、繁荣一变而为专制、贫困、停滞、腐朽,中国人由聪明、勤奋、坚强、质朴变成愚昧、奸诈、怯懦、保守,西方

5、的中国观由钦佩、狂热、仰视转为批判、憎恶、蔑视。在美国,“中国佬约翰”是一个对华人劳工的蔑称,最早出自美国作家布勒特·哈特(BretHarte)的笔端。华人劳工在19世纪50、60年代为美国的西部开发做出过贡献,曾一度受到美国人的亲善,被称为模范移民。但到了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部经济前景的暗淡,华人的勤劳、节俭变成威胁美国白人生存的“邪恶”力量,美国公众开始对他们表现出极大的敌意,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是布勒特·哈特发表于19世纪70年代的一系列短篇故事。3.付满楚(FuManchu)最充分体现“黄祸”论调的文学人物是“付满楚”(也

6、有人译为“付满州”),他几乎是一个尽人皆知的西方关于中国的套话,最初出自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SaxRohmer)之手,成书之前首先在英国杂志上连载,受到关注。1913年,罗默发表了小说《付满楚博士的秘密》(TheMysteryofDr.FuManchu),付满楚成为英国人耳熟能详的角色。罗默一生写了很多关于付满楚的小说,包括13部长篇、3部短篇和1部中篇。付满楚邪恶、凶残,令人恐惧而又充满诱惑。4.查理·陈(CharlieChan)查理·陈是一位著名的华人侦探。1925年,由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EarlDerrBigger

7、s)创造。查理·陈则是正义和法律的象征,他具有处理复杂案件的非凡能力,在探测作案动机和与恶人周旋方面表现出老谋深算的智慧。但美国人并不是丝毫不带种族偏见地塑造这一形象的,查理·陈谦卑、温和,对美国人恭敬顺从。尤其是其神秘的行踪,满口的“子曰”,使他更像一个马戏团的小丑,成为美国读者和观众的笑料。5.功夫(KungFu)李小龙在银幕上是正义的化身,从道理上讲这应该是西方塑造的一个积极的、正面的中国男子形象,但事实并不如此。李小龙虽然武艺高强,但不近女色,缺少人情味,只知蛮打蛮拼,毫无对女性的温情和绅士风度,这是西方在塑造中国形象时剥夺

8、东方男子的性象征,把东方男子刻画成性冷淡、性无能的后殖民心理在作祟。研究案例:姜智芹:《欲望化他者: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国外文学(季刊) 2004年第1期(总第93期)林丰民:《<一千零一夜>中的东方形象与对他者的想象》,外国文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