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案设计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案设计

ID:44961465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06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案设计_第1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案设计_第2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案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哪杯水多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量筒,并会用量筒进行测量,同时认识液体多少的单位“毫升”。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实践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步体会创造的过程。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及分析数据的能力。4.从创造中发现美、享受美。教学重难点:量筒的使用,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具学具:学生准备:30个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大、中、小,粗细不同的塑料瓶各1个,水量分别为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量筒1个,杯子1个,铅笔、彩笔、橡皮各一个,测量记录单1张。教师准备:量筒图,测量总记录表,三个大小、粗细不同的

2、塑料瓶,里面装有色水分别为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播放音乐《猜测》同学们,知道刚才播放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吗?这首歌的名字叫《猜测》。牛顿也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那么这节课,就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大胆的去猜测。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大胆猜测,激发兴趣。(1)桌上有三个瓶子,分别为1号瓶、2号瓶和3号瓶,请同学们猜猜看,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为什么?(2)学生猜测哪个杯子里多,并说明理由。2、想验证办法,引出量筒、认识量筒,培养创新意识。(1)这只是我们的猜想,究竟哪个瓶子里的水多,还必须通过实验

3、进行验证。有办法吗?(学生汇报可以用同样的杯子;米尺;秤称等方法。)(2)同学们很聪明,想出这么多办法证明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可是,老师想知道哪瓶比哪瓶多多少,该选用哪些方法呢?(学生学则适宜的方法。)(3)哪个办法最简便呢?能不能设计一种既能装水,又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水的简便工具呢?(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把你设计的这个简单的工具画出来吧。(学生积极动脑设计、画图,让画好的同学把图帖到黑板上)(5)请看我们的作品,把杯子和刻度组合在一起,确实很方便,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老师想在同学们设计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请看,(出示量筒图)哪些地方做了改进?(6)是呀,同学们是把刻度

4、尺上的刻度简单的加在了杯子上,但刻度尺量出的是长度,它的单位是厘米、毫米等。而今天我们要测量的是水的多少,所以刻度要改变,液体多少的单位也要变为“毫升”。(7)在哪儿见过“毫升”?学生答。(8)(师出示量筒)这就是科学家们设计的既美观又实用的专门用来测量水及其他液体的工具,给它起个名字吧。(学生回答)(9)那咱们就叫“量筒”好了。三、亲自动手,测量水量,加强动手操作能力。1.想不想用咱们设计的量筒测量以下三个瓶子里的水各有多少?2.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3.教师出示要求(1)测量过程中,尽量不洒掉一滴水。(2)记录员要做好记录。(组长领取材料,进行测量,巡回指导)(测量出

5、的数据填入测量总记录表)四、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这是我们各组测量出的数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有什么发现?小组汇报2.这说明光靠猜想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才是最科学,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刚才同学们学会用量筒测量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的水,5毫升的水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找答案。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观察、搜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多元化评价、拓展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猜想“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和实验验证“三瓶水究竟那瓶水多,多

6、多少?”上。我感到学生大胆猜想的确是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为后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判断结论奠定了基础。当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后,个个体验成功,人人充满欢乐,既亲历了探究的过程,又体会了探究的乐趣。2、使用建议。学具的选择可因地制宜,师生共同准备实验材料,也可根据需要改进现有材料。3、需破解的问题。     在学生动手做之前先“想一想”方法,调动起他们的知识经验,并借助于判断和推理,使孩子们的脑子里产生许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们机会表达,解释,不管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身的对错,只要他们动脑筋去想了,有机会去说了就是有意义的。 南临城小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