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教学案(含解析)

ID:44688440

大小:1.22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教学案(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教学案(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教学案(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教学案(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教学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教学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 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演变。两大形态: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三大线索: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的演变及与之相关的商业政策。四个重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营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第13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考点1田园风情——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整合·厘

2、清史实]一、生产模式——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1.耕作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两汉时期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了犁壁。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经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区形成了一年三熟制3.灌溉技术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灌溉工具

3、曹魏时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时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等二、经营方式——从“千耦其耘”到“男耕女织”1.集体劳动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在田间集体耕作。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内容: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3)地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

4、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2)过程①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②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③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④明清时期: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3)特征①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契约内容包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②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高。魏晋隋唐时期的部曲、佃户都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迁移的自由,到宋代时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削弱,佃户的身份地位提高。③实物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

5、位的地租形态。宋代地租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④租佃制呈现复杂化趋势。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从而使土地所有权、占用权和使用权分离。(4)影响①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随着租佃制度的发展,佃农通过抗租、减租的斗争,争取到一些权利,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三、土地制度——从“国有”到“私有”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商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私田的出现。(2)

6、形成①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②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类型:封建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4)废除:1950年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的土地制度转为农民土地私有制。(5)特点:允许土地买卖;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方式剥削农民;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6)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地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

7、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分化。(7)问题: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原因在土地私有制下,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加上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影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派;导致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租佃关系出现并日趋普遍化;加剧贫富分化,引起阶级矛盾激化和农民起义措施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收取赋税等结果起到了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四、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

8、环境。(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