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84606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精品]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探讨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探讨摘耍:新资产减值会计对减值的确认及计量跟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结合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一步说明新准则的颁布遏制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以此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盈余管理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资产减值确认是在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改良,在不否定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前提下以稳健的态度估计资产的可收
2、回金额,并将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排除在资产价值之外,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提高资产质量。《企业会计准则8号一资产减值》进一步规范了资产减值,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范围,同时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计提的原则以及方法等。那么,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对企业管理层盈余管理的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就准则在执行的过程中,影响盈余管理的若干因素进行了探讨。一、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减值范围扩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影响资产减值计提主耍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就是对会计
3、政策、会计方法等的选择,通过变更会计方法、会计佔计等会计手段来调节企业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追求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范围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了对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并针对特殊行业的特殊资产等减值准备的计提,使得管理当局对于企业大部分资产都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成为可能。(-)引入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使资产能够更加真实反映企业未來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O对资产是否计提减值一般按两个步骤,一是判断是否减值,二是若是减值了则要计算资产的可收冋金额
4、。资产的可冋收金额,准则规定“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对于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引入了公允价值。从目前情况看,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资产或负债市场,因此,并非所有计量项目都存在相应的市场价格。而只有在活跃的市场中,运用现行成本、现行市价评估资产或负债,才会实现成本效益,才会接近其内在真实价值。同吋,关联方交易也会影响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公允价值的引入从某个角度來讲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增大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三
5、)减值计提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新准则执行前,在合适的吋间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是企业的常用方式。企业或是在年度大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下年再给以冲回,财务报表将反映出下年度企业大幅盈余的可观业绩。或是在某一年度大额计提减值准备,往后了以逐步转回,随后年度对外报表中将出现企业利润保持稳定或环比上升的成果等。企业通过转回或转销的操作来增加企业未來的经济收益。新准则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冲回作了限制,长期资产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年度不得转回。但部分企业转而增加对应收款项和存货等流动
6、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因此,新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者,会计准则对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面也给予了企业•定的操作空间。比如,企业确定应收账款账龄、计提比例和方法往往是以以前年度相关经验作为依据。乂比如,存货期末计价是以成木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来计量。其中,估计的成木和估计的销售费用确定的可变现净值更多的是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特别是一些存货占总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更大。盈余管理虽有利于企业通过利润的调节来实现纳税筹划或是上市企业
7、不被特殊处理及暂停交易的目标,但是,作为一个企业更应该优先考虑的是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可靠性,尽量避免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误导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和决策。二、防范企业运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若干建议(一)出台完善准则规范。采用定性与定量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完善准则中规定比较模糊、不够具体的细则,尤其是相关的确认和计量尽可能明确和规范。比如对流动资产减值的转回条件加以严格的限制等。会计准则的完善,可以从根源上制约企业盈余管理乃至利润操纵的行为。盈余管理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应通过法律法
8、规将其操作的空间限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尽可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信息。(-)增加相关信息披露。要确保资产减值的合理性,防止财务信息被误读,就有必要增加资产减值信息确认以及计量过程的透明度。由此来揭示资产减值的使用可能带来的问题,尽可能避免会计信息的误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视,把企业的资产状况明确纳入企业经营责任制的范围。(三)健全企业治理结构。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当局为完成业绩考核往往选择修饰公司业绩指标,以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奖金和报酬。因此企业应改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