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44685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杨振宁与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杨振宁与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研究【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起,杨振宁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史进行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国内外产牛了较人影响。《王泠昌先生与小微子的发现》、《赵忠尧与电子对产主和电子对湮没》、《一个真实的故事》等是其对屮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研究的代表作,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客观理性等则是其物理学史研究的鲜明特点。【关键词】杨振宁;小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研究【作者简介】刘银妹,广西民族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6【中图分类号】K8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2、004-4434(2012)12-0105-04杨振宁是最先获得诺贝尔奖的屮国人(获奖时的国籍为屮国),他被卅:界物理学界誉称为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Z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他的规范场理论使他在世界科技史上获得了町与牛顿、爱因斯坦比启的学术地位。晚年的杨振宁则对中国近代物理学史产住了浓厚的兴趣,投入了人量精力进行研究。他的研究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有何特点及其影响?木文拟就这些问题试作一个初步的归纳与探讨。一、杨振宁研究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的主要成果口20世纪80年代起,杨振宁开始特别关注中国物理学史,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精
3、力去进行研究。他发现,中国学者一些杰出的工作,后來被广泛吸收到别的著作和论文中去,人们一再引用这些著作,却忘记了原始论文的作者。为此,他写了多篇“澄清事实真相,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重要论文评价中国科学家科学贡献的文章,用中英文在国内外冇关刊物和会议发表。由于他的地位和巨大影响,使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为世人所知晓,为争取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I:应有的地位和增强中国人的科学自信心发挥了很大作用。(一)《王産昌先生与中微了的发现》自从1930年泡利(W-Pauli)提出中微了可能存在的假说后,关于中微子存在的实验久久未能取得成功。因为
4、中微子不带电,不容易川探测器发现而且它儿乎不与物质碰掠(可以穿过100光年厚的水层而不与任何原子相碰撞,占由穿过地球更不在话下)。1941年10月,正是屮国抗FI战争艰难的岁月,王冷昌从贵州湄潭(浙江人学避难地)向美国《物理评论》寄去了一篇论文,建议用K俘获测屋反应后元索的反冲能屋和动量,进而找到放射出的中微子的质量和能量的办法寻找中微子。王浚吕这一实验构想极富创造性,一语中的,道破了问题的关键。文章发表后儿个月,就有实验物理学家按他这一建议做实验检验,终于在1952年由美国的戴维斯(R.Davis,Jr.)按王澈昌建议的方法
5、做了卅Be7的K电子俘获实验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但现在人们提到中微了的存在实验时,往往只冇戴维斯的工作,却把王浚昌的原始构想忽略了,杨振宁为此与李炳安合作研究,写了《王没昌先牛与屮微子的发现》一文,发表在中国《物理》杂志1986年15卷12期上,澄清了这一历史事实真相,并广泛引起了批人的注意。(二)《赵忠尧与电了对产生和电了对湮没》1928年英国人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岀量了电动力学,预言一切粒了都有反粒了,很多物理学家都不相信。直到1932年美国安徳森发现正电子才加以证实。1933年,布莱克特和奥克里尼阐述了正负电子对产主和湮灭的
6、过程,终于平息了对狄拉克理论的怀疑浪潮。但是,这两项重要的工作都无例外地受到赵忠尧1930年实验结果的启发,而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的实验基础,更直接源于赵忠尧先生的两个最早并最精确的成功实验。当事人安德森在1983年的冋忆和奥克里尼1980年对日本的早川的谈话中都为此作了证明。但奥克里尼在1933年的文章中对赵忠尧实验的处理却是令人遗憾的。赵忠尧192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实验研究时发现了重元素(如铅)对硬Y射线的“反常吸收”现象。因导师密立根不相信,论文延至1930年5月15II才投往《美国国家科学院通报》,数月示刊岀。同在
7、1930年,英国的泰伦特、格雷,徳国的迈特纳、霍普费尔徳也发现了相同的现象,但据1932年的分析,以赵忠尧的实验数据最为准确。可是有些德国文献将“反常吸收”称为“迈特纳——霍普费尔徳效应”。紧接着,赵忠尧做了更为困难的散辐射实验,发现与“反常吸收”相伴的还有“额外散辐射”,并指出他相当于0.5兆电子伏特的光子。赵先生的实验表明,赵忠尧实际上发现了电子对的湮灭现象,实验报告也在1930年发表。可是,布莱克特和奥克里尼在1933年的文章中解释“反常吸收”和“额外吸收”时,所引用的实验报告却首先是泰伦特和格雷1932年的论文,最后才
8、是赵忠尧的论文,且把赵忠尧的论文发表时间谋写为1931年,这显然是太不公平了。更有其者,布莱克特和奥克里尼在其文章屮解释电了对湮灭过程时用到额外散辐射相当于0.5兆电子伏特的关健性数据是赵忠尧的实验数据。而迈特纳和霍普费尔徳的论文根本就没有提到“额外散辐射”.更不用说有什么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