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有感

观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有感

ID:11123157

大小:9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0

观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有感_第1页
观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有感_第2页
观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有感_第3页
观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有感_第4页
观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观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土木四班1005010121   梅成19世纪物理学的三项最高成就是热力学、电磁学与统计力学。其中统计力学奠基于麦克斯韦、波耳兹曼与吉布斯的工作。波耳兹曼曾经说过:“一位音乐家在听到几个音节后,即能辨认出莫扎特、贝多芬或舒伯特的音乐。同样,一位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也能在读了数页文字后辨认出柯西、高斯、雅可比、亥姆霍兹或克尔斯豪夫的工作。”对于他的这一段话也许有人会发生疑问: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实就是事实,哪里会有什么风格?关于这一点我曾经有过如下的讨论:让我们拿物理来讲吧,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和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和妙的地方,有不同的感受。因

2、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92. 作者:倪丹丹日期: 2011-12-22《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观后感    杨振宁老师在视频中提到了物理学之美,其中着重在介绍物理学结构之美时,提到了每个学习物理的学者对于物理学认识不同,从而研究方向不同,导致研究方法也有所差异,故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其中举了狄拉克的例子。狄拉克在20世纪时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轻松解释了为什么电子会自旋的难题,发现了电子带有负电这一当时让人们不敢相信的结论,但他出于对物理学的热爱,对追求真相的执着,他不畏强权,靠自己的独特思维,终于向世人论证了

3、这一研究结果,从而使物理学迈向了新的纪元。还有同一世纪量子力学的诞生也让今天的科学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振宁老师对于物理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有眼光,能坚持;而又有很大的力量,那么我想他的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杨振宁先生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不仅时刻关心着祖国的科技事业,而且深深思考着祖国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他对物理教育提出的许多真知灼见,发人深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吸取。  一、物理学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的科学  杨振宁先生认为虽说“四大力学”是物理学的骨干。不过,物理学不单只是骨干。只有骨干的物理学是一个骷髅,不是活的。物理学需要有骨头,还需要有血

4、、有肉。有骨头又有血肉的物理学,才是活的物理学。  二、推崇通才教育  杨振宁先生认为确实有许多人,他们的成就,就是因为没有人做过的,是从前的人所没有做过的。既是从前没有人做过的,那就代表今天根本没有这些专业,把学生们都限制到狭窄的既有专业中是很不好的。”像费根邦这样的才能,在一个专业体制的大学教育之下很难发挥出来。因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非常之多,同一个学科里面就会分出来很多分支。物理学中大约有15个很重要的枝节,这15个枝节之中,有很多都是在30年前不存在的,这就表示科技正在蓬勃地向新的领域进展。所以,通才教育是科学综合化的必然要求。  三、倡导渗透性学习方法   他把学习方法划分为

5、“推演法”(有时也称“演绎法”)和“归纳法”。他说,在西南联大,他跟吴大猷研习分子光谱学与群论之间的关系,研习的方法主体是推演法,即是从数学推演到物理的方法。而泰勒着重的是归纳法,是从物理的现象引导出数学的表示。归纳法的起点是物理现象,从这个方向出发,不易陷入形式化的泥坑。他曾说过:“在联大我有了一个扎实的根基,学了推演法。到了芝加哥受到新的启发,学了归纳法,掌握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两个地方的教育都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动手创造能力  杨振宁先生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有不少学生,确实被引导到一个死的物理学、旧的物理学以及跟实验完全没有关系的方向去了。”他一

6、再强调,物理学是一个多方面的学科,是一个活的学科,而不是一个死的学科;是一个新的学科,是一个跟实验非常接近的学科,而不是整天在公式内打滚的学科。他在中国科协2000年年会上谈到世纪之交的科学发展趋向时,认为新的学问与旧的学问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今天面临着以后30—50年的发展,整个世界知识的重心是从爱因斯坦的传统的知识渐渐地向爱迪生所要求的知识方向转移”。所以,随着科技的转型,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   93. 作者:施玮玮日期: 2011-12-22         观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有感杨振宁教授的这场名为“谈美与物理学”的讲座是杨教授为了庆祝母校九十周年而回到清华进行

7、的。杨教授是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这是我们所了解到的杨振宁。从杨教授的讲座中我们可以看到,杨教授严重的物理学是充满美学的,这个美主要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