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36868
大小:197.1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23
《河北省唐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9分)1、《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材料表明A.诸侯可以在本国多次实行分封B.孔子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C.“假人器名”会危及君主专制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2、《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
2、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3、《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廩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徳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孔子反对对饥民实施救助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徳厚之不足以止乱”B.“兼相爱,交相利”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D.“为政以德,譬如北
3、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5、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6、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徳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7、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
4、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8、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9、《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口太公,母口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己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A.天人合一B.敬天法祖C.君
5、权神授D.天人感应10、《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11、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2、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
6、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13、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徳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14、明朝屮后期,王阳明学说在屮国士大夫屮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稈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
7、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16、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徳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17、据《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