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33275
大小:398.0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3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卷命题:陈晋华余文伟朱瑞华审题:余文伟朱瑞华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017年1月一、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代学者万斯大曾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英余支庶Z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以下以酋周为例,不正确的是A.召公是武王的小宗B.伯禽的诸弟是其小宗C.武王是周公的大宗D.微子启是周公的小宗2.下列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辖的是①秦朝的“道”②唐代的安西都护府③元代的宣政院④明
2、朝的都察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史料记载:“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4.下列部分官职依据在历史上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巡抚总督都统水师提督管带②郡守中尉宗正将作少府监御史③刺史三服官盐铁官常侍司隶校尉④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知州提点刑狱司A.②③④①B.②
3、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5.钱穆在《国史新论》说:“在汉代,此制已有流弊。地方长官选举不实,权门请托,营私滥举,因而选举之后,不得不再加以政府一番考试检核。”文中“此制”指的是A.封国制B.察举制C.刺史制D.科举制6.《国史概要》指出:“忽必烈即位初期,有十路宣慰司,又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这表明A.元朝初年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B.宣慰司和行省两级地方行政体制形成C.中书省掌管全国的最高行政权力D.行省最初仅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7.古代屮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共同的历史作用是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创立了彫
4、响深远的政治制度C.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D.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下列事件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的有①为适应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②派汉族工匠入藏,重修布达拉宫③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北边界④粉彩瓷烧制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9.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10.若给下列图片配一个
5、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图1曲辕犁图2筒车图3耒娄车A.灌溉技术的演进史C.古代中国的农业工具B.铁制农具的大发展D.中国古代的水利技术11.《通典•田制》对授永业田规定如下:“其永业田,亲王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石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丁男给永业出二十亩”。这反映出唐朝的均出制A.助长了土地兼并的风气B.是一种地主土地私有制C.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D.对特权阶层存在两面性12.下列历史现象在南北朝时期尚未出现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中国画艺术形式出现C.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D.商人在社会上遭受歧
6、视的情形开始转变13.清初,政府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从中得出的结论较为合理的是①政府实行抑商政策②私营丝织业受到限制③土地兼并问题严重④民族工业发展较艰难A.②B.①②C.③④D.①②④14.下列叙述符合孔子思想主张的有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忧道不忧贫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15.下列各观点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以道事君”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明君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④“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
7、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A.①老子②庄子③韩非子④荀子B.①孟子②庄子③老子④荀子C.①孔子②老子③韩非子④墨子D.①荀子②庄子③老子④墨子16.中国古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成就都取得重大突破是在A.战国时期B.唐朝C.宋朝0.明朝17.“龙场悟道”的故事讲述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在一个夜梦中,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Z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由此可见,这一思想家反对的是A.内心反省B.知行合一C.违背自然D.格物致知11.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下列对宋代“词”表述正确的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