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论文

民俗文化论文

ID:44434536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2

民俗文化论文_第1页
民俗文化论文_第2页
民俗文化论文_第3页
民俗文化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民俗文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俗文化论文我们家乡的民俗文化——河洛文化浅谈上民俗文化己有一学期了,听老师在课堂上侃谈民俗文化,从远古神话故事,到现在的起居,饮食,以及婚丧民俗,感触颇多,今天也借这个机会浅谈我家的民俗的特色吧!首先,看看洛阳还未灭绝的乡村窑洞。穴居之习,古已有之。豫西邙山是黄土高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黄土堆积层厚,在人们半产能力和牛活水平低下的情况下,用简单的生产工具就可以挖掘窑洞,供人们生息,所以穴居Z风沿习至今。在洛阳的黄土高原一带农村,口古以来就冇住窑洞的纶活习惯。尤以村民们居住的窑洞天井四合院最有特色。当居民选择好要居住的地点后

2、,先在地而上挖一个百余平方米的人坑,然后在四面打岀几孔窑洞,旁边挖一条通往地面的地道,院内中间挖一口渗水井,坑沿四周砌一圈矮墙,便成为一处防雨挡风、东暖夏凉的地下天井四合院。整个村庄坑连着坑、户连着户。站在坑上村边,只闻鸡犬相吠,却不见村庄的踪影,颇为奇特。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温差较小,居z能延年益寿。谈到洛阳,不能不说说家乡的牡丹。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

3、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人,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门、粉、黃、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每年清明和谷雨前后,古都洛阳举城欢界各国的观光旅游者,怀着极大的兴趣,向洛阳的各大公园涌去。人们以能一睹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为莫大的荣幸。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春日洛阳人观赏牡丹是一种风俗,从古至今沿袭不变,并且越來越盛。赏花的时间自花开至花落,大约有20多天。花开之时,也是全城沸腾之日,只冇等到牡丹凋谢之后,古城才慢慢趋于平静。洛阳作为九朝古都,当然缺不了那绝美

4、的咅乐之再。接下来是洛阳地方文艺一曲剧和河洛大鼓。洛阳曲了,渊源于南阳曲剧。洛阳曲了,经过了坐童弹唱,高跷曲和高跷1111登台演唱三个发展阶段,到了民国初年,新的剧种洛阳曲剧开始诞生。洛阳曲剧又称洛阳小调曲,是河南曲剧的一大流派,已有60余年的历史。因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善于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现已遍及河南各地,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洛阳1111剧的发展过程,大体经由"处摊弹唱”、"高跷演出”和“舞台演唱”三个阶段。在数十年的演出实践中,不断创造和革新曲牌,完善行当唱腔,捉髙饰演水平,并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锣鼓经

5、。河洛大鼓为洛阳一带特有的曲艺,始创于清代中期。河洛大鼓是以洛阳一带流行的小唱为内容,运用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的腔调,经过陶冶、取舍而形成的新派系。当地人都称河洛大鼓为“说书”,至今在洛阳一带常把“说书唱戏”联在一起。张天培和其高徒程文和在洛阳老城青年宫设书场,说唱(丿L头案》、《刘庸下南京》等,场场坐满,深受欢迎。1957年,他参加了河南曲艺会演,演出了《武松赶会}、李老三修渠》等,受到了河南省文艺界的好评和省领导的嘉奖。1958年在中南文艺会演时,获得了高度赞扬,并接受了文化部领导的建议,将“说书”改为“河洛人鼓”。后來

6、合并到市歌舞团。身为一个洛阳人,我也着迷于家乡的美味。洛阳水席,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兴起于盛唐,但如何兴起却又说法不一,有说是自上而下,有说是自下而上。换句话说,就是来自民间与来白宫廷Z争。來自民间的说法是,洛阳水席是由寺庵斋菜发展起來的。寺庵,和尚尼姑住的地方;斋菜,就是索菜。寺庵斋菜就是和尚尼姑们吃的索菜。隋唐时佛教极盛,洛阳作为京城和东都,庙宇林立自不在话下,利尚尼姑众多也在情理Z中,"南无阿弥陀佛”声响遍河洛人地。寺庵得有人布施才能生存,至少是能更好地生存,为了款待那些有钱有势的大施主,僧尼们潜心研究,根据洛阳气候干燥

7、寒冷民间膳食多用汤类的特点,素菜荤做,连汤带水。豪贵施主吃腻了山珍海味,鸡鸭鱼鳖,乍一尝这和尚尼姑们敬上來的索餐,清爽利口,开胃生津,好!好!好!喜欢上了,一传I-,I-传百,这寺庵菜名声大振,宫中府中的厨子都到庙里学做饭了。寺庵菜进入上流社会,进入皐宫中,经过人师御厨们的改进加工,精雕细琢,花色更多,晶种更盛,味道更美,成了国宴大菜了。和传武则天冇一次巡视洛阳,看大周盛世,方姓乐业,商贸繁荣,龙心人悦,传旨招來100余名厨师,摆下了100桌水席大宴,大宴臣僚。廚子做得好,皇帝吃得高兴,大赞水席不绝口。来口宫廷的说法是,“

8、水席”一出生就在皇宫禁内,是中国饮食历史发展到唐时的自然产物,是大唐雄风浩荡,大开大合,兼容并蓄的万千气彖在吃喝上的具体表现,是武则天时的国宴,轻易不露面的。张元纯著《真不同》一书中,借赵天尧看白敬斋家藏书之名刈此宴的高贵与神秘有详细描述“每逢外使来朝,功臣论赏,谷丰雨顺,年节庆祭,大明堂必设此宴,每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