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老年眩晕患者71例临床护理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年眩晕患者71例临床护理措施老年眩晕患者71例临床护理措施孑匕丽梅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71例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中医病症分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老年眩晕患者共有71例,经过中医临床护理与指导,其中显效有43例,有效21例,无效有7例,总有效率为90.14%。结论加强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缓解临床病症和促进其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眩晕患者;中医护理;老年;临床冲图分类号]R255.
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1672-5654(2013)12(a)-0034-02眩晕是人体对空间产生定位障碍产生的一种位性或运动性的错觉”主要是由于机体的前庭神经、迷路神经、小脑以及脑干病变所引起的一种主观性感觉障碍的综合征[1]。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病症,其还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随着年龄的增大,眩晕的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据有关统计显示老年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很高,且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患者。眩晕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耳鸣等,往往还伴有颈部疼痛、心悸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2],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加强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护理非常
3、重要,从中医角度考虑,〃眩"即指〃眼花",〃晕〃即指〃头晕",近两年来,笔者所在的医院为了探讨老年眩晕患者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71例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简单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选2011年4月—2013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眩晕患者共71例。男性患者有33例,女性患者有38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为67.5岁,病程6个月〜2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眩晕的诊断标准,且主要临床症状有难以站立、呕吐、恶心、岀汗等。其中伴有高血压的有30例’伴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28例,伴有颈椎病
4、的有13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肝阳上亢型34例,痰浊中阻型11例,气血亏虚型18例,肾精不足型有8例。1.2护理措施1.2.1常规护理首先应对所有的老年眩晕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及脉象的变化情况。如对于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做好日常降压治疗,嘱咐患者在出现有眩晕发作征兆时,卧床休息,避免晕倒而对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引。此外,护理人员还要主动、耐心与患者沟通交流,积极做好心理疏导。1.2.2中医辨证施护眩晕从中医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机体肝阳上亢、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气血亏虚等一种或多种因素所致,因此在采用中医护理方法的同时根据其不同病情给予辨证分型施
5、护非常关键。①肝阳上亢型。肝阳上亢型老年眩晕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头昏脑胀、耳鸣,烦躁或激动时头晕则加剧。因此,在进行中医临床护理时,应以养阴安神、平肝潜阳为重点。首先,要积极做好情志护理,尽量减少影响情志方面不利因素的刺激,避免情绪过大波动;对于易怒、发火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疏导工作。病房内光线不可太强,安静舒适”隔音效果好,走廊上也应保持安静。指导患者每天用热水泡枸杞、菊花、薰衣草茶喝,饮食方忌辛辣、冷等刺激食物,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给予调气物品,如橘子、荔枝等[4]。此外,还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针灸治疗,主行间、肝俞、凤池等腌穴;待患者病情稳定
6、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鼓励其通过赏花、下棋、听舒缓轻音乐、读书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①痰浊中阻型。痰浊中阻型老年眩晕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气机不利引起的头重不举、胸闷、恶心,一般多是由于患者长期饮食没有节制、脾胃不和,长期忧郁等原因所导致的。因此,在进行中医临床护理时应该以健脾、除湿化痰为关键。首先,要做好患者的生活起居的护理,如病房应光线充足、保证空气清新通畅,温湿度应适宜;饮食方面应该以清淡为主,多食用素食,少用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且必须戒烟酒,以避免助湿生痰。对于体型肥胖的患者,饮食应有节制,并且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高血压患者
7、必须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老年眩晕患者若出现呕吐症状,呕吐后应指导其服用竹沥水和生姜水,可以起到止呕祛痰的功效;平时饮食中多食用党参粥,则能够达到益胃健脾的功效[5]。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沟通,积极了解其情志变化,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以帮助其保持舒畅的心情。另外,可以适当进行针灸治疗与护理,针刺主要取中月完、足三里、内关、三阴交、丰隆等穴位。②气血亏虚型。气血亏虚型老年眩晕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贫血、言语极少、发色不泽、神色疲惫、脑部供血能力较差,且在劳累时病情有加重的趋势。因此,在中医临床护理时,应该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为主。首先,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