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09682
大小:27.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咼木父贫困生资助I可题【摘要】国家给与在校大学生的资助给贫困生送来了福音,不仅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而且还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但是,高校贫困资助体制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资助给贫困生的心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完善高校贫困资助体制以及消除贫困生心理负担成为从根本上解决贫怵I生“读书难”这一问题的关键,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在校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及高校的稳定发展。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做好高校贫困资助工作。【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为了解决贫怵I生“读书难”的问题,2007年5月国务院专门就此下发文件《国务院
2、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以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各高校按照国家的新政策,主要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主要方式来帮扶贫怵I生。另外,各高校还通过社会各界的帮助,建立了许多,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虽然,通过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社会各界的资助基金,使贫困生“读书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在运行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贫困资助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贫困认定难度过大
3、虽然各省市都制定了贫困生认定的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方面,贫怵I生认定的工作冇待进一步严格。随着国家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强,许多不够贫困生认定标准的学生,通过某种关系,顺利地拿到“家庭经济调查表”或者“家庭困难证明”,而这两个表的真实性,各高校又难以得到有效的验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进而影响了认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1],由于名额有限,使一部分真正贫困的学牛失去了获得资助的机会。另一方面,贫困生认定的标准应该进一步规范。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造成区域认定标准的不统一;同时,山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并
4、未划定一个详细且具有说服性的数据化标准,因此,各高校在不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之时,很难确定一个确定的标准。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就会错误地将部门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排除在外。当然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省与省之间,在省内的市与市之间也会存在上述情况。家庭所在地和高校所在地是贫困生认定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视,要辩证运动地看待两者在认定中的重要性。(-)高校贫困认定机制不合理,资助发放不科学部分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着简单的“分名额”的刻板做法,容易导致部分真正冇需要同学由于名额冇限,而不能获得资助;贫困生认定由下而上,仅凭一纸证明
5、评定,缺乏科学可行的评审体系;资助发放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如在评定助学金时,部分高校过度强调了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而弱化了助学金评定条件中要求学生“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的耍求,一些不求上进、整日荒废于游戏之中的贫困生拿到助学金则是非常不合理的。(三)国家资助育人作用不明显许多大学生在接受资助后发奋读书,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心怀感恩,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但是缺乏主动性意识直接造成一些大学生感恩缺失。不能否认,一些受资助的在校大学生及毕业大学生无感恩意识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如勤工俭学消极化、拖欠国家贷款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给各方资
6、助者内心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更为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较大的阻碍。这些受过资助的大学牛不但没冇汇报社会,反而给社会造成某些负面影响,使得国家资助的育人作用令人堪忧。二、贫困生在思想、心理方面存在阴影(-)存在自卑心理很多贫I木I生在调查问卷屮这样写:“我觉得我和我周围的同学是两个世界的人。”是贫困,让学生感觉到身处两个世界。物质上,贫困的学生不要说学费,就连生活费都需要资助;心理上,贫困的学生觉得和周围的同学相比,有巨大的心理落差,孤独如影随行。大多数贫困生來自乡村,其中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经济条件、价值观念等和来自城市的学生有着
7、很大的差别,另外,言谈举止、知识面、人际交往能力、文艺特长等方面的差异都给这些贫困生带来了消极的心理因素,从而导致了自卑心理。另一方面,这些贫困生本来引以为傲的成绩到了综合素质成绩占主导的大学也变得不再突出,使得贫困生的之前的优越感得到挫败,而增加其自卑的程度。由于自卑心理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贫困生因为内心孤僻而不合群,更有甚者走上极端之路。(-)诚信观念不强,缺乏感恩意识我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试行助学贷款制度,至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缺少完善的社会诚信保障体系,随着助学贷款实施范围的扩大,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8、出来。很多贫困生屮请并拿到国家生源地贷款资助之后,却不能按时还贷,更有甚者直接不归还贷款。一方面,这和贫困生自身素质直接挂钩。其诚信观念不强,借款不述,冇悖于社会荣辱观,不利于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