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68693
大小:131.1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1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淄川学高三过程性检测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齐白石授徙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李苦禅谨记老师的这句话,因此他学的是••老师独到的艺术匠心,而不是简单地描摩老师的艺术样式。在绘画(题材/体裁)上,齐白石一生“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万虫”“百鸟”寄托了齐白石对自然生活的思念。而李苦禅则有意避开老师常画的风物,更强调对象的象征意义,(赋予/付与)对象某些人格内涵。如综合了鹰、鹫等多种猛禽特点的“雄鹰”形彖,是阳刚的化身;风伫立的劲
2、竹是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①"雪侮霜••••欺芳益烈''的白梅则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②.在艺术修养方面,齐白石是诗、书、画、印卩q全,自谓“印第一,诗第二,书第三,画第四”;李苦禅未着意印学,诗不及齐,书法过之,较之老师又增武术戏曲之功。李苦禅认为:“齐老••师治印是以金石艺术融入大写意,我把要这功夫尽用在读碑贴和欣赏铜器图文和砖石刻画的拓•••片上一一③体会它的金石味道,融进自己的书画里,习得齐派治印的真精神。”■此外,李苦禅对《易经》很感兴趣,他在绘画追求一种“禅境”,齐白石赞扬他“能将有法为无法”。齐
3、白石爱画暮鸦归林,从鸟的朝飞暮还(领悟/领略)人生的真谛:李苦禅每临自然生机景象,往往喃喃念叨陶渊明的诗句“此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④••1.文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授徒伫(zhd)立C.念叼着(zhu6)意B.描摩劲(jing)竹0.碑贴拓(tud)片2.依次选用文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题材付与领悟C.体裁付与领略B.题材赋予领悟D.体裁赋予领略3.文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B.②C.③D.④1.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便用正确的一项是()A.家园被
4、毁,亲人受伤,但战士何伟说:“我知道家亲人没有生命危险就可以了,这里的群众更需要救援。”这是何等境界?无独有偶,这样的事也发生在武警四川总队队长杨昌军身上。••••B.春天的汴梁城,花红柳绿,生机盎然,游入漫步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水系工程,含英咀华,欣赏着••••粼粼水波、烟柳画桥。C.那些慕名而的游客们赞叹道:“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D.对两岸同胞的交流,“台独”政客都怕得要死、恨得要命,然而他们也太低估了台湾民众的判断力,其煽动性言论经不起推敲,甚至不赞一词。•••
5、•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就扑朔迷离的东局势而言,达成伊核全面协议,就如同拔除了一个潜在火药桶的引信,缓解了地区紧张局势,降低了冲突。B.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以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生动的冰雪运动姿态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和国文化的魅力。C.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新论坛”,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在演讲表示:百度连接的范I韦I越越广、东西也越越多。D.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
6、和党的生死存亡。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晴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澈滋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水《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宋人认为,
7、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鹏捣天》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
8、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一“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表达离別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蜡蜒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庸、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描写木兰得胜归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